今天是清明,本该去扫墓的。但是,老公都不愿意走动,我也只好作罢。我未曾见过面的公公婆婆,他们相伴长眠已久。其实,清明路上未必雨纷纷,亲人也不定要欲断魂。活着有活着的艰辛,天堂也有天堂的幸福。我也很赞同老公这种淡泊的心态,谁说不说就等于不想说,谁说不做就等于没想做。刚才老二还来问我们有没有回去,父母在天有灵,他们定会欣慰的。生与死是一种条件,而幸与不幸也是某种交换,所以我们就算感叹生活艺术吧,也不用一再的去增添活者的辛酸。告慰亡灵,祭奠只是一种形式。而我们正真要做的应该是振奋自己,不忘教诲,让生命的延续更加精彩。亲人啊,也许走的太匆匆,也许是含笑瞑目,但他们却都有同样的遗愿给我们,那就是珍惜现有的生命,珍惜还在的人情。清明过后的日子,他们的音容相貌依然会相伴我们。我们暂且就当这是一次较长的别离吧,那就不应有太多的泪水。空间的距离是最长的,而时间的距离却可以是最短的,亲情,在我们的心里永远的沉淀了。不曾看着的,可曾忘记吗?虽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但是在现代文明发展的今天我们却未必就必须象古人一样烧纸祭奠。也许,一束鲜花一杯清酒足以让九泉之下的亲人感受到我们的这颗思念的心,感恩的心。也许我们有种种原因而不能亲自去扫墓,但是我们真心的祈祷他们同样可以得知。短暂的是清明,而不变的确是真情。清明即将过去,但愿感恩的心长留!二、清明之逝者张君超梨花是在这个节气白的,一杯清酒,一捧黄土,一缕轻烟,想来,丝丝总关情。人生在世,总得经历“逝”,想来,自己喜欢用“逝者”这个词来表述那些远去的人,只是感觉此“逝”带有温度,带有不舍,带有情绪,带有消融的缓慢,萦绕于心带有最真挚和深沉的尊重及一切。早些时候,读余光中的〈乡愁〉只是浅层次的文学阅读,尤其“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一句,道尽了多少人对母亲的思念和温情,搀杂了多少中年之人的沧桑和哀愁。传说,晋文公为找出介子推,放大火烧山,直至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扣手葬于柳树之下,人们尤其对此人产生万分敬意,此孝撼动人心,而其中他的“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两句更是诠释了身为臣子的忠,此忠可在文公落魄时割肉填腹,亦可在文公骄纵蛮横的暴行中保持高尚品格,言忠孝两全不为之过。而清明的渊源也有了这种说法。逝者如伯牙,钟子期者少矣,一人抚琴,一人聆听,高山流水似的空旷,心性共通,缠绵悱恻,。友人做到伯牙自毁琴弦,至此无知己,难。苍草横生,天人相隔,独坐小酌,守侯已成了一种精神诉求,风声渐紧,四季回转,情字在胸,难。几千年来,如斯者无二。现代社会的光怪流离,这该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吧,莫逆之交,君子之交到伯牙和钟子期这般高度倒是不必,只愿意多点真诚,多点信任,多点古道热肠,多点海纳百川的包容总是可以做到的。想起黛玉葬花,该也是在清明时节吧,芬白的桃花,一个内心虚空,无所依托,满腹经纶的女子,自此与尘世有了难以弥合的决裂。逢这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不知道多少世间女子为此落泪,这般对于爱情的至死不渝,今人岂可攀比和奢望。人读红楼便都有各自的红楼,但若把黛玉葬花当作政治来讲,多少有点牵强,我倒情愿她是一个爱情幻梦,在千年之后依旧可望而不可及,依旧是飘渺不定,孱弱多情的一种思绪,在清明时节,忆起添点淡淡愁绪,润色一下尘封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这般空灵的逝者相随。人生之初,之末本该就是一段过程,佛家的轮回之说情愿是真的,这样的生生不息下去,总能在芸芸众生里找到自己前世的亲人和熟人。所以清明,祭奠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与逝者共鸣,与逝者做个约定一种仪式,明朝花依旧会开,人依旧还会偶遇。
寒食故里”感受清明情结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之际,在寒食节发源地山西介休,记者亲身感受了一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寒食清明文化。 传说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忠孝节义名臣介子推而设。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19年,有“割股奉君”之举。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封赏群臣,唯有介子推功不言禄,携母归隐绵山(今山西介休市境内)。文公绵山觅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二人守志不出,抱木被焚而死。文公追悔莫及,规定这天不生明火,只吃冷食。 这便是“寒食节”的最初由来,也是“介休”一名之来历。当地居民宋建国告诉记者,有关介子推的这一历史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隋唐以后,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融为一体。历史几经变迁,直到如今,每到清明时节,介休当地家家户户仍会预备寒食,不仅用来祭拜祖先,也供家人一起食用。 “子推燕”“蛇盘兔”是介休当地居民在清明节用来祭拜先人的“经典”寒食。整个寒食的制作过程精美而独特:用发酵过的小面团做模,在巧手的农妇手中忽而就变成了燕子或兔子的模样,再用剪刀细细修剪,点上食红,一个个精致的“子推燕”“蛇盘兔”便呈现在人们眼前,上锅蒸制后便可食用。 据了解,“子推燕”是专门用来祭奠介子推的供品,故取用“介子推”之名;“蛇盘兔”在当地方言中有“必定富”的谐音,寄托着人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民李金锁告诉记者,对当地人来说,清明节不仅是个感伤的节日,同时也有着欢快的内涵。在清明前两日,各家要扫新墓,身在外地的游子也会回乡祭拜逝去的亲人。清明节前一天则被视作好日子,可以种树、盖房或迁坟合葬。而在节日当天,各家各户会扶老携幼去祭拜祖先。 由于担心食用寒食冷餐会伤及身体,人们纷纷出来活动筋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四月的介休绵山已是春风习习,风景如画。在这里,随处可见踏青、撞钟、荡秋千、放风筝和踢毽子的游人。 伴随着悠扬的钟乐、古朴的祭文,在介子推公祭大典仪式上,一群刚刚献过花的孩子们嘴里还在念叨着“功不言禄”等新学到的词语。词语的内涵他们未必完全明白,但牢记于心的是一种信念:“学习先贤就要多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不求回报。”
- 上一篇: 高中生好段摘抄,不得少于150字!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