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胡适"作诗如作文"的提法与其白话诗实验必须作为一个具体的思想求索过程来理解。
为了寻求新的变革可能,胡适自觉地与传统认知观念、文化心理进行离向,"作诗如作文"看似不经之论,其内蕴的语言意识最终却促成了文学革命的理论蜕变。胡适在白话诗探索过程中有意坚持对"语言主动性"的强调,尽力协调好各种新语素在诗体内的相生关系,探索白话语态可能产生的诗体审美效应。这样一种意识贯入与实验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使其绕开了先前别人改革的误区,使得中国诗歌终于驶出了传统的航道。
《后山诗话》是由谁所著的一部关于诗歌评论的专著?
《后山诗话》是由北宋诗人陈师道所著的一部关于诗歌评论的专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后山诗话》说:“其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陈师道的这一论诗宗旨,偏重的主要方向是在形式技巧和用字造语上。此外,他又在《后山诗话》中提出“学杜”的主张,提 倡向杜甫学习,对杜甫的诗作评价极高,而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有 所批评。
陈师道之所以在《后山诗话》中提倡向杜甫学习,是因为杜甫“有规矩故可学”、“学杜不成,不失为工”。同时,陈师道批评王安石的诗“失之 巧”、苏轼的诗“失之粗”、黄庭坚的诗“失之奇”,并说黄庭坚的诗作“过 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因而提倡“学诗当以子美为师”。
陈师道更进一步用具体的例证来说明学杜的原因,他认为杜甫的诗“取他人句而语益 工”。由此可以看出,陈师道所谓的“学杜”还只是局限于对杜甫诗歌在句 法、诗法等形式和技巧上的学习,并没有看到杜诗在内容上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就决定了陈师道也不可能看到黄庭坚诗作的根本缺陷。
作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陈师道在诗歌理论上提倡“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等江西诗派的理论。他强调“诗文各有 体”,指出“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退之以文为诗,子瞻 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陈师道还对“以文为诗”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诗、词、文应各有其“本色”,因而他 并不赞成以才学为诗,认为诗歌的创作应受一定法度约束。《后山诗话》虽然 有议论极简、体例散漫的弊病,但却反映出了作者有关诗论的主张,对后世文学发展和诗话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上一篇: 经典名曲的哲理句子?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