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正文

上古歌谣和原始歌谣的区别?

2023-01-26 05:38:26 暂无评论 22 美文摘抄 民歌   简述   中国

原始歌谣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为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原始歌谣,源于先民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口号,后随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节奏呼喊渐为有意义的、富于韵调和节奏感的语言所代替,真正的诗歌(即原始歌谣)产生。

上古歌谣,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简述中国民歌的古代起源?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淮南子》这本书上,曾提到古人抬木头时唱着劳动号子,可见早期民歌与劳动紧密相连。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鲜明特点是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


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


南北朝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歌明显的分为南朝民歌(南方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这一时期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


唐代到清代


唐宋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兴盛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边疆民族的歌舞艺术大量传入中原,对于中原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显然内外文化交流对音乐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唐代的专业音乐有了很高的成就。


明清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中、小城镇市民阶层兴起,民歌特别兴盛,其数量之多,人民性之强烈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时已有半职业艺人演唱民歌小曲。到清代晚年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反封建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成了近代民歌的时代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反映人民新生活的民歌如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出来。由于有不少民族甚至尚无文字,民歌仍然是他们的主要艺术形式,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大都保留着“诗、歌、舞”相结合的形式。


相比之下,汉族由于戏曲、说唱的迅猛发展,民歌演唱活动不如兄弟民族活跃,沿海不如内陆地区传唱的民歌多,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歌的一个显著特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