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诗应该是《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这首诗是写一个人为长辈守墓,为了防止野兽破坏,他就在墓地旁边就地取材,制作弓、泥丸,用来驱赶野兽。断竹,续竹。这说的是制作的工艺和过程;飞土,逐宍,这说的是用工具驱赶野兽的过程。“宍”,就是“肉”,古体字。
这不但是最早的诗,大概也是弓箭的起源。
也许只是某个孝子在守墓期间的哼唱,让有文化的人听见了,觉得有意思,就记录下来,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篇有记载的作品。
中国古典诗的山水美感的形式演变?
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 上一篇: 搜集有关诗歌的故事,字数适中,快一点啦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