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牧如何谈论自己写作散文的经验?
“一方面,要紧紧掌握住根本的思想要求;另方面又必须在这个共同的基础上点出新意。一方面必须对材料有高度的概括;另方面又必须在‘画龙点睛’之处作细腻的加工。一方面要注意自然淳朴;另方面又必须认真修饰剪裁。一方面要多运用新鲜的口语;另方面又必须刻意作语言的加工。”特别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他认为应该格外“强烈和细腻”,在这些地方,他“往往放慢速度,特别细心地写。有时甚至另纸起稿,以一两个小时来写那刻意求工的三五百字”。另外,他强调散文作家应具有多套笔墨,注意“粗犷和细致互相结合,意笔和工笔交错运用”,使语言能在平易流畅的基础上,求得生动奇警、文采焕发,从而使自己的文字能以曲折尽意,栩栩传神。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显然,他之所以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掌握散文这一灵便武器,写出众多剖理精微、新意赫然的篇章,完全是得力于他的深厚积累。
二、秦牧的散文有什么不足?
把一些知识性的材料在不同作品中反复使用,失去了新鲜感,围绕一个理论中心过多堆砌材料,难免有冗杂拖沓之嫌,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使一些作品流露出说教气,所表现的哲理流于肤浅。 比如他《花城》:“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就很有教条之嫌。
三、秦牧散文《虾趣》原文
虾趣
作者秦牧。
齐白石虾图之妙,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我们从各种画册中看到的古代画家的同题材作品,没有比得上他的。据说齐白石画虾数十年,七十岁时达到了古人的最高水平,他不懈努力,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我家的客厅挂着一幅齐白石虾图,那十来只虾,画得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妇肩上挑着水桶,一进门,看见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还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活的一样。”
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妇忘记把水桶卸下肩来就凝神欣赏,这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荣誉了。
齐白石深刻观察过虾的生活,所以他虾图里的虾栩栩如生。我曾经养过虾,观察过虾。
此后,对齐白石虾图之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虾的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白些。
生命力旺盛的虾,身体透明,生命力减弱的时候,透明度就降低了,逐渐变为奶白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明显。那是它的脏腑和没有消化完的食物。活蹦乱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互相用长钳逗弄着玩。
虾前进的时候,伸直了两只钳足;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钳足就缩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钳足去试探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足快乐地划动着。有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体都斜翘起来。
观察了虾的生活,我逐渐明白,齐白石画那十几只虾,是颇费心机的,它们真个是多彩多姿!既有来自淤泥地带较黑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较白的虾。它们头壳里那一团黑色都很突出,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画面上没有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有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家观察了多少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
四、秦牧的散文,以()于一体的“漫谈”文风最具特色
秦牧的散文,以(格调高昂,立意深刻,寓思想教育于闲谈趣闻 )于一体的“漫谈”文风最具特色
五、秦牧散文的全部原文网址?
这里也有.
这个网址上有他全部作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