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有写“桥”的文章?
故乡河上桥
文/一考生
一座横跨我记忆河流的桥。
多少年来,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河水,呆呆仰望巍巍的山峰。草屋,田野,沙滩,水渠,岸柳,还有那朝霞中的鸣鸡,暮霭里的吠犬,乘着山风翻飞的鹰隼,踏着炊烟归栏的羊群。绘成桥边独有的一幅素描,挂在心屏上,也用以装饰我旷的脑际。
是普通的河,穿过小村与山蜂间的空地,切断了村庄跟山蜂的联系,彼此变得孤独落寞。
桥也是常见的桥,桥木是父辈们从南山顶砍下来的柞或柳,两根一对,大的一头担在河的中间石垛上,小的一头落在彼此对面的岸边。一般的桥有四根木头就足够了。小桥简约,朴拙,亦如妈妈缝在我对襟小挂上的纽袢。
小桥就这么地缝合了小村与山峰的翘盼。
路从村前的草滩神向南山,河道掐断了小路的进取心,对着河水叹息着。而小桥勇敢地趴在河水上,用自己的身躯,接通了断里路的神经和脉管。以他不变的姿势,担当起联接职责,无怨无悔的迎来送往。桥,三位一体。从山顶上看,桥,是山伸向小村的两条腿;从村里看,桥,是小村拥抱山峰的双臂。
而拥抱山蜂,就是拥抱丰衣足食日子。故乡的南山,东起二层砬子、老岳府,西致坟沟、杨家坎,总面积有五千多亩。山上林木葱郁,奇花异草、山货野果、飞禽走兽、应有尽有。
山坡上和山根儿,还有上千亩的肥田沃土。如果说南山是聚宝盆,那么小桥,就是乡亲们的发财路了。
鞑子香花谢了,卷莲花开了。山里的第一批草药成熟了。贝母、地龙骨、龙胆草、细辛,花枝招展等待采收。供销社收购站贴出收购通知后人们便陆陆续续地进山了。我们这帮孩子也夹在大人中间,扛把小镢头从桥上跑过去,爬上布满药香的山坡,猎取自然的收成。
傍晚,桥南桥北的人们,捆的捆、扎的扎,整理他们的战果。孩子们则尥蹶撒欢儿地跑回家领取大人们的奖赏。我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就是用三斤细辛换来的,那银亮的笔帽淡青色地笔管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
小桥还是时钟的指针,准确地记录着时序更替。桥的这头是春,那一头就是秋了。刚刚挑过种子的扁担,悠忽间变成了扛庄稼的背扦子;装过肥料的土篮,随即盛满了萝卜、白菜。在桥上鱼贯而归的还有金黄的谷穗、玲珑的豆荚、沉甸甸的红高粱。它们压弯小桥的腰肢。
小桥,托举起丰收的喜悦。
小桥也有它的闲情逸致。蒙蒙细雨中,约上几位钓友线凌碧波钩垂希望,挥洒悠然自得。深秋时节,桥上桥下的河面上,总有人挖上几眼鱼窖,间或捡起一排鱼晾子,勤劳的村民们和小桥一起捞取属于他们的河鲜鱼趣。
二、谁能找到《山里的桥》这篇散文
《山里的桥》散文
作者:王明亮
我常常想起山里的桥,那窄窄的桥面,矮矮的桥身,多么平常!
早晨,老师站在桥头,迎接着我们去上学;放学了,老师又护送我们从桥上小心地走过。桥下,溪水叮叮咚咚地流,流走了多少个晨昏?
夏天,桥被雨水打滑了,老师就搀扶着我们一个个从桥上走过;冬天,桥上结了冰,老师就背着我们走。
忘不了那一天,老师把我背过桥头,一遍又一遍叮嘱我:“别摔倒了。”可老师自己却摔倒了,眼镜掉进了厚厚的积雪,怎么也摸不着。第二天,老师一步一蹭地走上讲台,眼镜上贴着胶布
毕业那一天,我们站在桥上和老师告别。我突然发现,老师的背已经弯了,也弯成了一座桥。啊,我们正是从老师的桥上,走向了山外,走向了智慧和成熟
老师啊,我也要做一座山里的桥。
三、桥的美文
小学教材中的《赵州桥》就不错。
四、快帮帮忙??帮找一篇关于桥的话题文章,
例文一: 桥 韵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二中 李慧颖
桥是什么?
对啊!桥是什么?谁会考虑这个问题呢?
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却仔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桥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小河,或是一个小谷,就形成一座桥。”
不!桥,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的,绝不是的!
如果是的话,那爱心桥算什么呢?那天上迷离的彩虹桥又算什么呢?所以,它并不简单。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两座不简单的桥,它们是——
亲情之桥——万年桥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一到放假,缕缕牵挂总是促使我去寻找那温馨甜蜜的童年回忆。
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友情之桥——万年桥
窗外雨潇潇,把思绪浸润得葳蕤多姿。冬已去,春光一缕送来温馨一片,故乡的桥连着难忘的友情。
还记得那座古韵悠悠的小桥么?我记得,我们记得,我们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伙年少天真的伙伴、一群朝夕相处的同窗记得。我们曾同行,带着真诚,怀着希冀,揣着梦想,走过风雨中的古桥,走过艳阳下的古桥。
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
古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
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举着你,细细柔柔的炊烟笼罩着你,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啊!亲情之桥——友情之桥,纯洁的色彩,矫健而有不失优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缕春风,一抹阳光······
例文二: 音乐桥
安徽省歙县二中 鲍孝兰
你理解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境吗?
你听过“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吗?
你欣赏过“浮云柳絮”般的琴声吗?
你品尝过让人“心碎不已”的歌声吗?
或许有过吧!
但你领悟到了音乐是一座桥了吗?
一座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桥。
——题记
蝴蝶飞呀飞
“蝴蝶飞呀飞,就像童年在风里跑,感觉年少的彩虹,比海更远比天还要高······”
人的童年就如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在蓝色天空中游戏,在风中不断追逐自己的梦。童年也像追逐成长吹来的风,轻轻的吹着梦想慢慢地升空。梦想中有一座长长的桥通往理想的天堂,天堂是一座城堡,城堡中装满了美好的一切。但是小蝴蝶必须更快地振动翅膀,因为它现在还只站在桥的这一头,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生活这本书才刚刚打开。······
“蝴蝶飞呀飞,飞向未来的城堡,打开梦想的天窗,让那成长更快更美好。”
星光依旧灿烂
“星光依旧灿烂,真心依旧没有改变,有了泪和汗,才能洗尽离合悲欢······”
人已慢慢长大,思绪也渐渐成熟,但心中那份对梦想追逐的真心始终没有改变。站在桥上,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洒满了泪水和汗水。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挫折使年轻的心逐渐成熟,日益疲惫,但那份执着的信念主导了一切。轻轻地背上背包,望望桥尽头那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堡,甩甩头,迈开了那坚定的步伐。
“······相聚是我的所有的期盼,青春是无悔的路,彩虹是心与心化成的誓言,风雨过后浮现。”
明天会更好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
脚步近了,目标近了,眼睛亮了,内心沸腾了,心跳加速了,一切都生动起来了,桥的尽头清晰可见,心头那份执着的信念有了归宿。突然之间觉得一路走来的挫折与艰辛变得很美好,很有价值。只要迈出那一步,你就走进了日夜追寻的城堡。
但这并不代表你拥有了它。它还需要你去拼搏,去奋斗,因为生活的长河中,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船。
“ ······让我们的笑容充满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美好”。
音乐是桥吗?
是吧!
只要你用心去体会。
对比评析:
上面两篇习作的体裁同为散文,但是却各有千秋,可读性都很强。李慧颖同学的《桥韵》写的是有形的桥,鲍孝兰同学的《音乐桥》写的是无形的桥。
李慧颖同学不愧是古徽州人的后代,她的《桥韵》以桥寓情,借桥抒情,内容上带有浓厚的徽州文化的历史积淀,具有乡土地域风味;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中间夹有小标题;语言纯熟老到,用词准确。
而鲍孝兰同学的《音乐桥》则以桥喻人生,诠释事理,洋溢着新时代的文化气息,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结构上大胆地从音乐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借鉴了乐曲安排结构的方法来剪裁布局文章的材料;其次,文章用大家熟悉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作小标题及用来作为文章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显得新颖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次,语言上也富有特色,哲理性很强,含义深刻。
造 桥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奔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的时候,走在光洁平坦的大道上;有的时候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常常会有一条大河挡住人的去路。若有桥,人当然是从桥上走过,但若没有呢?
砍棵树做条小船确也可以把人载到彼岸,但终究不是好办法;游过去既危险又不方便,也不宜付诸实践。难道就此停止不前?
一
罗杰·罗尔斯在一条大河前止步。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和其他黑人小孩一样在贫困面前无知地欢笑。他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他的小学校长叫住他,半开玩笑半鼓励地说:“我一看你纤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会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早在那之前,唯一令他鼓舞的是祖母“你将成为五吨重小船船长”的预言。从此,他时时刻刻地以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四十年以后,他果然成了纽约州第一位黑人州长。
罗尔斯为什么能成为纽约州州长?说到底,是因为信心的勇气。他在校长的鼓舞下,在心中造了一座桥,一座从自卑、无知到自信、奋发的桥。
造一座桥?
二
造一座桥。
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第一次来到了洪浪涛天的大河边。怎么过河?老子、庄子说: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还不如“无用”的好啊!他们的主张是退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是退回到出发点。这种消极的思想被摒弃了。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他们主张造船过河,且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在过河以前什么“民贵君轻”骗得一条小船,待过了河,自然是把船扔在一边,顾自“食于人”去了。可惜,这种把戏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造桥!韩非子的话掷地有声。在他的指挥下,秦国第一个用“法”和“权”造成了通往封建社会的桥,从此“震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桥的功能就从此结束,秦过河拆桥,这又是后话了。
三
可是,自那以后,中国人就懂得了在面对类似情况下该做什么了。比如现在,我们没有现成的桥可过,苏联的跨台留给我们一个半拉子工程。我们不是遇难而退,也不是随苏联的老桥走到河心然后跳下河去,而是重新造一座桥,一座从贫困、落后通往现代化的之桥。
美国在河的另一边向我们招手:来吧!走我们造的桥。中国人说不,因为那不是通往我们目的地的桥。我们要造的桥,不仅要供自己走,还要供以后兴起的国家走,这一座桥,担负的不只是中国人民的使命,还是历史的使命。
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或是社会,都会在前进途中遇到“大河”,而且常常地,没有现成的桥可走。
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犹豫和后退,因为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除了自己动手造座桥,我们别无选择。
【简评】
文章对“桥”的诠释不落俗套。语言平实朴素,读之有亲切感。字里行间充溢着小作者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关注祖国命运,坚定建造之桥的信念,体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这是难能可贵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中三个设问用得很巧,既设置悬念,又引起下文。
- 上一篇: 什么是情感类句子? 观点类情感类的句子带作者?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