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海 喜欢海,喜欢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喜欢那片蔚蓝的天空;喜欢天上海鸥的叫声. 喜欢海,喜欢和最知心的朋友一起看海;喜欢和最真挚的亲人一起看海. 喜欢海,喜欢坐在沙滩上看海,喜欢潮起潮落,喜欢汹涌澎湃的大海. 希望有一天,我能住在大海旁边.住在一幢有两层高的小贝壳房里,看海. 海,可以让人洒脱,可以忘却不愉快的事情.从此做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前进的人. 希望有一天,可以和最爱的人坐在沙滩上,背靠背地数星星.美丽的夜空,只有星星才能偷听到我们的知心话,只有星星才能见证我们的以诚相待. 听海,可以和最爱的人倾听大海的声音,那我一定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听你诉说每一个动人的故事,听你演奏每一段精彩的交响乐,听这海面上的声声朗笑. 希望有一天,可以和挚爱的亲人一起坐在贝壳房的阳台,欣赏海上的明月.欢谈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享受一个快乐的夜晚. 吻海,请允许我捧起海水,轻轻地吻它一下.因为它的柔和,实在是令人喜爱. 希望有一天,我老了,一头苍白的银发,还可以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站在沙滩上,为我们曾经的青春而高歌. 喜欢海,简简单单的理由,应该不会被别人猜到.只有大海才知道,这是我们的秘密. 多情的大海啊,是否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常常哭泣 难道是埋怨我一直没有把你放在心里吗 多情的大海啊,是否是痴情的泪人常常向你倾诉,她的心有那么伤悲吗 那海面上浮着的瓶子是她留下的思念 还是她叮嘱你一定要好好保管的回忆 金色的沙滩在每一个寂寞的夜里陪伴着你,让你从不觉得孤独.沙滩上的人们在每一个欢聚的日子里,让你和他们一起分享每一种快乐吗 你,累了吗 潮汐后的平静正是你在告诉着人们你也想歇一歇吗 喜欢海,喜欢大海的一切. 2雪 这几天,天气作寒,朔风吹来了冬的气息。但我想,如果不下雪,是算不得真正的冬天的。雪,是冬的象征。 我特别爱雪,它是那么洁白无瑕。当它降临时,整个大地银装素裹,像是变了一个世界,全然没了繁杂与喧闹,即使是光秃秃的树枝,破旧的瓦房,披了一层银白的雪花,也显得庄重与高贵了。天是铅灰的,大地却是那么洁白,呼啸的北风奏起雄壮的冬天的旋律。 在雪地里扑打滚爬,让雪抚摸我的脸颊,大叫着与伙伴们在雪地里追逐,发疯般地宣泄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而我们欣赏雪人的时候,四周是那么的寂静 ,整个公园里人迹罕至。这种感情,我体验过,虽然人弄得湿漉漉的,手与脸冻得失去感觉,但内心像揣了一团火,似乎真的与大自然拥抱了。 即使不去空旷的雪地,只需一个人独自在雪中走走,听听鞋子踩着雪发出沙沙的声音,也是赏心乐事 。偶然树梢上抖落一些松散的雪团砸在身上,或者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在脸上,一阵清凉的感觉沁人心脾,这时有几片会调皮地钻进你的脖子,你会打一个哆嗦 ,但并不在意把松开的围巾围紧。这时,你会感觉到你正在与雪接触,你会觉得她的存在 :她时而亲切,时而庄重,时而顽皮 ,却总是那么的神秘,教人不可捉摸 。我想,雪并不单单是一种物质,她还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当它出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高尚、圣洁。她是大自然的气息,能净化人的感情,能让人摆脱消沉颓丧或亢奋激昂的情绪,去冷静沉稳地用新的目光去看待事物 ,去追求真实自然的美! 我盼望着,雪仍降临。
读书是美容 廖仲毛 导读 喝完功夫茶后,和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甜润。 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 厌倦了案牍之后,恍然回忆,会觉得平和的岁月令人神往。 平和的岁月就是那读书的岁月。 瞧,“读书是美容”,多醒目的题目。 美容作为弥补自然缺憾的一种方式,成为当今的一大时尚。作为一个怎么注重打扮的须眉,我想介绍的是另一种美容之法--读书。 读书增补感知的不不足,使人跨越时空的长河,与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倾心交流,知无穷,去浮躁。读书,使弱者获得信心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粗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小长工高玉宝,靠着书籍的滋润,写出了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圆了同代人不敢奢求的梦想。卓文君、李清照,虽无西施之貌,却留下了千古美文,字字句句,感动后世。 知识可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矮个的鲁迅、残腿的张海迪都在文学的天空中找准了人生的坐标,写就了惊天动地的篇章。知识使人从落魄的境遇中解脱,苏东坡面对荒蛮的流放之地,唱出了“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激越词章。 当人间的繁华与我擦肩而过,当权势的请轧在世间上演,知识使人挣脱了世俗的困惑。宽和的心,简单得不能在简单,放松得不能在放松。我曾在山区工作过几年,面对物质生活的简朴和单调,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等鸿篇巨制伴我度过了精神虚空的时光,咀嚼出岁月的恬谈。吧时候,用悠然忘我和超尘脱俗来形容也不算夸张。多年以后,当我厌倦于案牍为俗事而伤神十,我才恍然记起那段平和的岁月,因为它曾是那么的令人神往。 爱书小语 导读 能憎能爱才能文。《爱书小语》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坚持日日读书、充实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体会。因为作者爱书,感悟深刻,所以才有开篇情真意切的呼告,才有“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的隽语,才有尼克松、基辛格及西方哲人的名句的引用。作者对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世俗的感叹,对只爱物质财富,失去物质财富便一无所有的人的规劝,都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爱情。 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摸,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人们可以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匀的文字,研读诗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可昼夜不停目不转睛地关注股票的张跌,却不爱翻阅唐诗宋词元曲;人们有了痛苦烦闷宁愿上麻将桌下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反思以寻求心灵的澄明……他们疏远了让他们返璞归真的心灵殿堂——书籍。他们宁愿用焦油和酒精来麻醉自己,却不屑光顾这片乐土。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他们的理想、情感寄托在哪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的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不仅指狭义的书报杂志,还包括教育性的电视和广播等等。说真的,现在坚持日日读书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人不能事事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能使人的心灵摆脱尘俗的纷扰,飞升到一个绚丽神奇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类的一切。惟有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16世纪一位西方哲学家说:“当 我有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和衣服。”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与其花钱买到名牌时装美一时,不如投资书籍终生受益。 清贫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伧;小康处理不妥,便会陷入俗气。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如果你热爱知识,即使失去财富,你还是富有的;如果你只爱财富,失去它你会一无所有。 尼克松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不会寂寞的。实际上,读者更不会寂寞。一卷在手,神游天地,俯视苍穹,与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和自然界的万物沟通与交流,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读书,是充实生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已不是对知识宝库的科学估价。因为书籍不是名利场,所以在书海中漫游,不用费心计算美钞英镑与法郎。因为书籍不是物欲角逐圈,所以,在书山上攀登,只有需尽心享受自然与恬静即可。 书韵 吕宜鹏 读书,是一个对书籍意蕴的把握与接纳的过程。 读书是人生命的必须。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把读书作为管理体制组成部分,没有这种必须,“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书,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古往今来,勤苦读书总是流风不辍,总为人津津乐道。汉匡衡把家里的墙壁凿个小洞,借邻居的灯光来看书;晋孙康在晚上映着雪光勤读车胤在夏天捉几十个萤火虫儿,装入绢袋,照览卷册;南齐江泌,则携书上房顶,随月而观。他们俱以刻苦读书,取得成就。 书似一面神秘的魔镜,折射出迷宫似的世界。从金庸的侠骨,琼瑶的柔情,余秋雨的苦旅,马尔克斯的孤独,乃至泰山之巅,秋毫之末,南飞的雁阵,故枝的新叶,悱恻缠绵的少妇春梦,隽永曲折的真人妙谛,都是书的世界中的藏品。若唐诗宋词:唐代的环佩,宋代的衣裙,在字里行间轻灵飞动,--读去,仿佛听到了幽远的天籁,看到了水月的姿影,人面桃花爱情三分色,才子边将潇潇万古愁;安详地枕在唐风宋韵里,一不小心便一篙从周邦彦的烟柳长堤撑到了欧阳修的深深庭院……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底的。”所以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永工夫兴味长。古人谓之“读书有间”,即指能由字里行间,窥见作者立意用心之所在。读的重点在于“通”:融会贯通,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如唐张旭因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悟出笔法而书益精工;吴道子因见裴将军舞剑变化无常,联系到画里面更大进。读书,特别需要这种举一反三的悟性。 读书还应“反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就要温故而知新,就要回味。每读一次有新的收获与心得,有余音绕梁之绝响,有“食已毕而味愈浓,言犹尽而意无穷”之妙不可言。 “腹中有诗气自华”,读几本好书,让熠熠闪光的文字照透你的身体以及灵魂,乃至生命。 谈读书 凡古今之大学者多从书中获取,也将本人 才学著之于书。读书者,无非两条。多读收,精读书。 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即是读书数量。古人 有头悬梁锥刺骨,有凿壁偷光,宣扬赞赏的就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的精神,韩愈告诫学生业精于勤,也是这个主张。但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慧 能大师目不识丁,却于其修行中读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佛学境地,渐开出“南宗禅”;岳飞读书很多,但他更多的是从书中读出“国破山河在”、“遗民泪尽胡尘里”的亡国之情,于是立大志,终成一代名将。可见书不局限于书本本身,万物皆书,惟善读者可用。 古今中外各种书籍无穷无尽,诸子百家无所不包。于是便需要择其精华而读。 龚自珍所谓:“读书过万卷,胸中无适主”,所指即是读书之精。读过很多书后,佛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全部都接受,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自己的主见反倒容易丢失,终于只能被称为文人墨客,抬手张口子曰诗云,恰恰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最终被可悲的称为“书橱”。读书目的在于用书,而不只是机械的记忆和套用,这便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从《诗经》到《四库全书》,从《荷马史诗》到《战争与和平》,无一 不是当时社会精英用血汗所书的极品。从中可以深化精神,提高修养,感悟人生,寻找真理。其余像琼瑶、古龙等等的言情武打则不读也罢。 读书并非为读书而读书,也并非为在人前显示资本。只停留在此的人至少是肤浅的。读书是基础,而它后面还有学书和用书两个部分。只有俱全者才是真正的学者,读书人。 何谓“善读书者”?通常文人 不是善读书者。他们在乎的是风花雪月,活得狭隘。只在乎文章的格式和语言华美的读书人也并非真人才,充其量是支写文章比较突出的笔。真的读书人从任何角度都能读到整个社会。他们敢于痛社会弊端,忧国忧民,惟有如此,方显书生本色。苏轼文章绝伦,惜乎他的才华没能完全发挥,最终并没倾向几件值得赞颂流传的事迹;范仲淹就好一些,因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少他是努力过的;而文天祥、史可法是真正值得称赞、值得敬佩的,他们读书,而且从书中读出了真理。这才是真正的善读书人。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真读书人,不只咏风花,不只诵雪月,亦忧国也,亦怀博爱也。
- 上一篇: 介绍武汉的文章180字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