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树
竹树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植物。我爱竹树!
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竹树却无意争春,只是默默无闻地扎根泥层。竹笋顶着还略带凉意的春风准备钻出土地,它是那样的矮小,那么不惹人注意。可是它从来不自暴自弃,吸收大自然赐给它的雨露和阳光,逐渐长大。
竹树活得很潇洒,从不旁逸斜出,似乎要与天公试比高,一直往上生长,一般来说有五六米高。不要看它如此高,可是体重不惊人,因为它全身都是空空的。表皮还有些许的毛粉,全身分为很多段。竹叶绽放在枝头,一般呈长形,它们紧紧靠在一起,高高飘扬,甚是美丽。
竹树只要有泥土就可以生长。它们非常团结,紧紧靠拢,一簇簇的,不会独自生长在某一个角落。
竹树,笔直的枝干,靠拢的叶子,给予我很多很多人生的处世哲理,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你呢?我要高声赞美竹树,更要学习竹树那种美好的品质!
以美景为题,写一篇200字借物抒情的文章,符合中学生文笔,不用太好,不要篇幅大的,急急急
美在豫西 景若天成
如果春天是位魔术师的话,那这里的一切就太像一副挥洒不尽的写意画;如果春天是为位了不起的诗人,那她的诗情画意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呢;如果春天是位虔诚的画家,那她笔触的激情在这里描绘得秀美尽致;就在这里,是春花烂漫的花海,就在这里,是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的动人场景,就在这里,是燕子呢喃的美妙乐音,就在这里,是你我放松的绝佳方式。全身心地投入这大自然之中,爱他,就不停地走下去、、、
以借物喻理写一篇文章
要敢于“异想天开”
一家广告策划公司由于拓展业务急需招聘一名业务副经理,招聘启示一出,报名者云集了数百人。总经理为考生只设了一道考题,题目是:给你 100米长的一段篱笆,你能圈起多大的一块土地。考场上立刻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张张圈地图纸交到总经理手中。总经理看着一个个圆的、方的、长的、扁的、三角形的、多边形的圈地图形,再看看考生给出的那些大小不一的“圈地”数字,禁不住摇头。忽然总经理的脸上浮现出一股惊异的神色,原来是一个考生的未完成的“圈地”图纸吸引了他。这个考生只是用笔草草地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并将其中涂上了阴影,然后在下面写道:阴影以外的土地就是我所圈起的土地。大家都把圈内的土地圈了起来,那圈外的土地自然就是我的了。这位考生异想天开的回答令总经理和所有的考生都为之惊讶。最后,他成了这次招聘唯一录用的人。
我们在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受老经验的影响,把自己圈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沿着自己的惯性思维走下去,所以很难有大的突破。要想有大的突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就要敢于异想天开。其实,只要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跳出惯性思维的束缚,敢于异想天开,你就会看到“圈外”那广阔的天地。
以鸟为题材写一篇类似于白杨礼赞那种借物抒怀的散文,要运用象征的手法,题目自拟。。。求学霸给点思路呗
我原本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一只快活的小鸟,但那一天,我沉默了。
一天早上,我在热闹的森林里和妈妈尽情的玩耍。突然,一颗子弹从我们的正前方打过来。碰!的一声巨响,震得整个森林都晃动了起来。我当时以为我要死了。当我睁开眼时,我看见妈妈躺倒在地。我害怕极了。这时,猎人走过来了,我隐约地看到,他的手中有兔子、山鸡等动物。他看到了妈妈,我很害怕,于是我就昏过去了。
等我醒来时,天空已经亮了,整个房间的气氛都紧张起来。这时,我听到了猎人和老板的对话。“150元卖了,你已经很赚了!”“凭什么?”“你这只鸟最多只能卖这些钱。”“好吧,如果你敢骗我,保证你小子没好果子吃。”说着,猎人就气冲冲地走出了门外,满脸的愤怒和不高兴。猎人刚走,老板就得意地说:“嘿嘿,这只鸟最多可以卖到1000元呢!”什么?1000元?我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我居然值这么多钱!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了卖鸟的鸟市。这里人山人海,使我更加想起我的家乡。这时,一个人向那个卖鸟的老板讲价。因为这里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没有听清楚他们的对话。总之,老板把我卖给了那个陌生人。
我原以为到了家里就摆脱了厄运。但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我不但没有摆脱厄运,而且还增添了不少新的麻烦。第一,这家人有个小孩。我居住的家乡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招惹一个小孩,后悔一段人生。”而我就有过深深的体会。记得那是一个秋天,鸟儿们纷纷去找过冬的食物,我也去了。在途中,我遇到了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孩。那时我还不知道那是什么生物,于是我就随意的扔了一个枯树枝过去。没想到他却拿一个小石子扔了过来。幸好我躲得快,不然后果可想而知啊!第二,我经常是吃不饱喝不饱,他们从来就没有管过我。我在这里无法在待下去,于是,我每天大喊大叫。终于,他们实在是受不了,然后他们就不耐烦的把我放了。
我自由了!我飞过喧闹的城市、清澈的小溪、幽静的山谷、辽阔的大海,终于回到了我的家乡。也许,我能听得到我的同伴们的玩耍声,但是我再也听不到的是妈妈的教诲和声音。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儿时的记忆使我终生难忘。我现在经常看到森林里出现这样的标语“请爱护鸟类,鸟儿是我们的朋友。”人类们,你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