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的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李白的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想的是思乡之情,家乡的圆月似乎更圆,家乡的月光似乎更亮,家乡的人自然是更亲
还有一首诗中的两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也是写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再有一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是写了诗人历尽沧桑,归来时却物是人非,
满是离愁别绪。
怎样描写我的家乡呢?我用一篇小文来回答吧。
《追忆京北稻花香》
我的老家马池口距昌平城区四公里,距北京城区三十公里,京藏、京新两条高速分别从村东、村西通过,村南、村北紧邻北六环和京密引水渠,是典型的京北农村。
说起马池口村,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村里那一望无际的稻田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马池口,每到麦收后,村民们就开始忙碌稻田里的农活了。人们先把麦田围上畦埂,浇上水,整理好后就开始插秧了。插秧时,要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挑稻秧。挑着一百多斤的稻秧,走在狭窄湿滑的畦埂上,小伙子们身轻如燕,美极了。插秧的人们躬着腰身,顶着烈日,他们插的是希望,是期待,虽然辛苦非同一般,但心里是美滋滋的。不由地让我想起布袋和尚的《插秧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勤劳的村民,任劳任怨,为的是秋后有个好收成。
插好稻秧后,便开始了浇水、施肥、除草,其辛苦自不必说。待水稻开花季节,村里村外到处是沁人心脾的稻花香。收割季节到了,整个村庄如过节一般热闹,因为此时田里就不仅仅是大人们在忙碌,还有我们这些孩子追逐打闹,追野兔、捉青蛙、逮蚂蚱,活脱脱一幅丰收美景图。
马池口的稻谷碾出的米甜糯清香,还带点油性,是那个物质相对贪乏年代人们改善生活的最好食材。
十里八村,马池口因水稻而扬名。记得上小学时,我们到一个叫黑山寨的村参观农业学大寨修水库事迹,当地人说不出马池口的具体位置,却能说出就是种水稻那个村”,可见马池口的水稻是多么闻名。记得还有一次,我陪奶奶去延庆县的姑姑家,去时带的是马池口村产的大米。刚一落座,就挤进了一大帮邻居,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从马池口村开,肯定带大米,为的是闻一闻米饭的清香。米饭熟了,姑姑让邻居每家派一个最年幼的孩子来自家尝一小碗米饭,算是对邻居的最好招待。姑姑那充满笑意的脸上,分明充满着一种自豪;看,我的娘家是昌平马池口村。
前几年,我曾去湖南学习考察,座谈会后,当地一领导得知我是昌平马池口村人,热情倍增,一连问了我好几个问题,最后着重问我马池口的稻田还种不种了。原来1964年他曾作为工作队员在马池口村搞过四清。他说,马池口的大米比他们南方的好吃,看来他对马池口一往情深,对马池口的水稻记忆犹深。
如今,水稻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天津的小站稻、东北的五常米随处可见,袁隆平研究的超级稻更是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但我仍时常回忆起家乡的稻米香。
我爱家乡!
- 上一篇: 冰心老师爱与责任经典美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