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班扬代表作?

2023-10-06 12:11:26 暂无评论 290 散文精选 昆西   一生   怎样   英国散文

一、班扬代表作?

代表作为《天路历程》。这是一部讽喻小说,和中世纪的讽喻文学如兰格伦的《农夫彼得之梦》一脉相承。

班扬,J.是英国散文作家。出生于农村劳动人民家庭,父亲是补锅匠。他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很早就继承了父业。他的代表作是《天路历程》(1678),是在狱中写的。

二、《英国散文史》读后感500字

品着篇篇美文,自己仿佛沉腻在一股朦胧的清风之中。

席慕容,一位痴者,或是一个勇者,作为一个作家的她用一颗画家的心去贴近这个世界。

她的散文,遍布生命中每个细微。

脆弱、悲哀、美丽,在她眼中世界便为如此。

因为这个世界太过美丽,而因那令人几乎窒息的美感到哀伤。

她喜爱生命,喜爱每一缕生命在世界飞舞、挣扎的身影,喜爱这世界带给她的《生命的滋味》。

生命、流光、记忆,这些永恒的话题,便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礼物。

但在流光逝去之时,它总会带走一两块零落的记忆。

当回神之后,两手空空地环顾四周的我们又剩下些什么呢?所以在命运来临之时,学着去凝神品味,不去后悔。

用平静的心情去品尝这繁华的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这,或如文章中所说一般:“我们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

”是啊!我们年少时拥有的那一颗心最终会随着世俗人们的后悔祈祷而越发远去。

因为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过错,而最终被埋入漫无边际的后悔之中,令人悲哀。

那么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着不去厅改后悔、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

所以,放慢脚步,让自己的心去触碰自然中那细柔之景。

草叶间的风声,海洋起伏的呼吸,那夜里一地的月光。

回答大自然中所有美扮如判丽生命的呼唤,感受生命中的闲静、怡人。

做一个无求无欲的隐者,学会去真正爱自己,甚至这个世界。

同时,也从此刻好好享受,从容地品尝生命的滋味。

在丝丝缕缕的时光之中,存在于绽放与橡隐凋零之间的我们,应用热切的姿态、不悔的心境去续写生命的岁月。

三、英国散文选读19课课文翻译

这里我们所称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指介于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以华滋华斯和科勒律治1798年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创始标志的浪漫主义时期之间的英国文学时代。

英国社会在新古典主义时期充满了动荡与变革,其中1660年英皇查理二世复辟,1665年一场瘟疫,仅在伦敦就夺去了七万人的生命,而伦敦一场火灾摧毁了大片城区,三分之二的市民喊塌无家可归,1689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清教徒玛丽公主与她荷兰裔的丈夫奥兰治公爵威廉取代了英皇詹姆士二世登上王位,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正体。在这一时期,议会与专制君主不断斗争,而当时凌驾于议会与政府之上的两大党派,托利党与辉格党之间的矛盾也层出不穷,此外不同的宗教教派,辟如罗马天主教廷与英国国教及不信奉国教者,还有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也都存在着尖锐的冲突。总之,这一时期是矛盾与价值观分歧的时期。

而18世纪,英国的国力又得到长困枯足发展。在海外,英国殖民地扩展到北美、印度和西印度群岛,由此产生的不断增郑尺圆长的殖民地财富与贸易为英国开辟了广阔市场,原先那种小规模的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便远远不够了。市场不仅需要英国产品,更需要英国标准化的产品。在国内,圈地运动使大片土地都集中到越来越少的大地主手中,成千上万的小农场主与雇农都被赶出家园,成为城市里的雇佣工人。英国工业革命因此得到了雄厚的基础一一本国劳动力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以及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资本积累。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它的产品涌入全球各地的市场。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英国资产阶段或曰中产阶级也发展壮大了,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多由城市人口组成,比如商人、产业主及贩奴者、殖民者等其它人员。工业革命的方兴未艾使越来越多的人口加人这一行列。这个阶级在当时是进步的,是区别于封建贵族的新生力量。城市资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取社会地位,因此他们理解劳动人民的穷困与艰苦。他们信奉自强自立,劳动致富。他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勤奋工作、积累财产。这一切特征都在当时现实主义小说中有所体现。

四、德·昆西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德·昆西(1785~1859),是英国散文家。1785年8月15日出生于曼彻斯特一个商人家庭。中学时代便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1803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德国语言文学。对英国新兴的浪漫主义文学非常向往,对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1798年)的革新精神和内容十分欣赏。

1820年,经散文家查尔斯·兰姆介绍,与《伦敦杂志》的出版人相识。1821年,《伦敦杂志》发表了德·昆西的著名作品《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作者于1804年因治病而服用鸦片,因而成瘾。这部作品以他的亲身体验和想象,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潜意识活动,预示了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题材和写作方法的出现。

此后经常给《伦敦杂志》和《黑檀杂志》投稿。由于和《黑檀杂志》的关旁樱悄系密切,1826年迁居颂液爱丁堡。1859年12月8日去运渣世。

从1853年起直至去世,德·昆西编辑他自己的全集。全集共14卷,出版于1853年和1860年之间。他的文章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和文艺理论。

他把文学分为两大类:“知识的文学”和“力量的文学”。前者教育读者,后者感动读者。浪漫主义文学属于后者,德·昆西的作品也可分为这两类。

在“知识的文学”方面,他写有经济著作《三位法学家的对话》;哲学著作《论康德》;教育著作《致失学青年的信》;历史著作《贞德》(1847年);文学批评著作《论〈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1823年)、《论风格》(1840年)等。在“力量的文学”方面,德·昆西写了《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自传》(1834~1853年)、《来自深处的叹息》(1845年)、《英国邮车》(1849年)和《被看成是一种艺术的谋杀》(1827年)等。

德·昆西的散文富于幻想和感情,注重词藻和音乐性,有意识地模仿17世纪早期英国散文家的风格。

他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文学批评家之一,曾经称赞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品,而且还象“太阳和海洋,星星和花朵;象霜和雪,雨和露,冰雹和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