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颗虔敬的心,我一一次快步走进了图书馆。面对一本本琳琅满目的书箱,面对阅览室里一位位安静的读书者,我和他们一样安静地坐了下来。我因为读书曼妙的时光,使枯燥的生活充满了七彩阳光。下面是关于读书的故事经典散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读书的故事经典散文 转过记忆的街角,能听到空灵的笑声;走过百年的时光,去敲响思念的檐铃。一袭墨香在指间萦绕流转,读书点缀了我的生活,流传着我们的读书故事。读书,是听渺远的时光中朴素的呐喊从洪荒远古传来。质朴的口语组成傩戏神秘悠扬的曲调,猎猎的秋风驰骋于王畿的土地。魏晋名士的广陵绝唱,黯淡了后几百年的时光。绿绮、焦尾根根弦上诉不尽的传说故事,嗟叹渐趋暗淡的盛世荣光。风为衣兮霓为裳,洛阳的牡丹岁岁相似又年年不同。秦淮长撸摇曳波声荡漾,湖光中又是谁在浅吟低唱?读书缀连千古,于不经意间写成故事,也让我们走进了时光。
读书,是看辽远的苍穹下无垠的原野延伸向远方。云中城漫天的火光在大汉的天空下摇曳、生光;楼兰姑娘十里红妆,做了谁的新娘?飘渺的歌声穿过微茫烟涛从瀛洲飘来,蓬莱阁上人影幢幢。一骑红尘从岭南喧嚣到了长安,华清池微漾起的涟漪中,可还映着令牡丹失色的拈花一笑?从烟雨江南到苍凉戈壁,从浩渺东海到蜀地栈道,倾听着每一寸土地的心跳,连接着每一棵草木的血脉,我的读书故事是从渡口摆出的乌篷船……
有时捧一本书,走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在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上扫过,心头仍有一份安定的力量。床头、书架、窗台……所有可能有书的地方被我一一翻找,拍打着满手的灰尘,我竭力扑捉脑海中朦朦胧胧的模糊记忆。只记得书中的一个片段、一句话抑或一个连名字都遗忘的人物,为此翻箱倒柜地寻找以前被随意放置的书籍。读书故事不只是在阅读,还是在寻找,寻找从前的记忆和以后的归处。
读书故事是午后小憩时一抹捉不到的思绪,在天际飘忽,书中所有影像纷繁飘过,闪耀着不同的光芒。我的脑海中无数场景沉浮涌动,诉说着文字背后的别样故事。于是漫天黄沙下,城中最美的少女不知做了谁的新娘?风沙歇斯底里的咆哮中,又有谁念着飞天悲悯的法经?“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书卷既如我多年未见的故友,又似常在身边的伙伴。而我的读书故事在晨昏间时时发生,仿佛将走向静谧的永远。
读书的故事经典散文 本文的题目我引用了《史典》中的句子“乐至无如读书”,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能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实在是一件快乐无比并且受益无穷的`事情。
我有两个非常好的网友,一位是声望很高的部队转业干部,一位是一家工厂的高级钳工,大概五十多岁吧。每天晚上都坚持读书到深夜,令我敬佩,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是我学习的楷模。
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读书是贯穿一生的事。但是,我想在我们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时间能用来读书呢?据统计学家计算,假定一个人的寿命为100岁的话,那他吃饭、睡觉、工作、娱乐、生病、做家务等会花去92。5年,剩下的7年半,即2737。5天,才是用来读书的时间,而这一点点时间还有事实防备“临时外出、紧急意外事件、没有计划与目标的瞎忙乎”……由此看来,人的一生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而这很少的时间如果不是用来读书学习,而是像阔少乱花钱一样随便的掷掉。岂不是很可惜吗?钱用去了还可以再赚取,可是时间糟蹋了却不能重新找回。
这样的体会可谓至深,那就是――通过长期的读书能够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充实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为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无论一生中遇到什么样的风浪坎坷,都能够保持一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平常心态。这样的人却时在物质生活上清贫寒酸,但绝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在名声地位上也许并不显赫,但在精神上却属于“打不倒的巨人”孔子生前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者安贫守道,其心志系于精神世界,根本无闲暇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和官场得意的快感,这样的人被孔子连连称贤,很是了不起,让人倾慕。其实,孔夫子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据说他晚年酷好读《易》,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以至韦编三绝(连接竹筒的皮绳子磨断三次)。除此之外,还真没听说过孔子在物质享受方面有何特别的欲望和奢求。
一个人通过自学的读书可以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为书中有奉劝、慰藉、理解,有大师陪伴你在思想、探索。在孤独的雨夜独自打开典籍,就像叩开先哲圣贤的大门,屋内春意盎然,阳光盘桓。老庄的棒喝,惠特曼的诚挚解怀,鲁迅的投枪匕首从你脸边搜搜掠过……我们与大师们超越了时空的阻隔,都成了好朋友,且一呼即来,从不反目,不亦乐乎。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能真正踏下心来读书的人并不多。因为我们所受的诱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我们的虚荣往往使我们更在乎那些外在的亮眼的东西,而对于读书这种费时却健心的事往往不屑一顾……是的,我们喧嚣的心灵已经难静下来与读书默默地相对,即使也还有一些痴情的读书者在为书籍作最后的守望,但书在很多时候不是被附庸风雅当成了饰品,就是在“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的托辞声中蒙上了岁月的风尘。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书,可使我们回到过去的时光,更可以使未来的时光延长或缩短,可以使人们的生命获得更大的价值。
书到用时方恨少,今天我写此文章,也是对自己的一大指责,人生中的遗憾。开头提到的两位网友朋友,文化底蕴很深,出口成章,满腹经纶,这和平时读书是分不开的,我非常赏识他们。在今天的精神领域里,还能执着的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
- 上一篇: 宋朝诗人苏轼的诗都有哪些?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