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书画展,唯这篇郑板桥《船中人》独爱
郑燮《书七绝十五首长卷》
一
船中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扯名利线。江水滔滔流不息,问君辛苦到何年。
二
枣花初落路尘香,燕掠麻池乍颉颃。一片黄云飞十顷,卖瓜棚下午风凉。
三
红藕花多映碧阑,秋风初起易凋残。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四
得福常兼祝亦轻,坦然无畏复无惊。平生秘诀今相付,但向君心可处行。
五
一池荷叶衣无尽,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往处,却移茅屋向深居。
六
四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七
茶香酒熟田千亩,云白山青水一湾。若是老天容我懒,莫年来共白鸥闲。
八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月多归里,自起开笼放白鹇。
九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外寒流雪满山。
十
远公沽酒醉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十一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云,回头却羡老僧闲。
十二
裴相功名冠四朝,许浑身世落渔樵。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
十三
先生结屋绿岩边,读易遥知屡绝编。不肯采芝惊世俗,恐人谤道是神仙。
十四
湓江江口是奴家,郞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屋盖,门前一枝紫荆花
十五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云嵩阳寻旧师。
半烟班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这首诗是谁写的?
郑谷写的 写的是柳
大意理解
在烟雨迷蒙的江桥边,在桃杏掩映的山路中,数不清的柳条柳絮仿佛懂得即将分手的人的离惜别绪,在春风中舞动着,飞扬着。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以春景反衬“离人”的悲情。
“千丝万絮惹春风”正面衬托“离人”的情绪。
两个“半”字连用,表示两种现象同时存在,意思是既如烟又是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迷蒙的样子。
“无限”一词虽很抽象,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无限”一词的含义比任何一种写离情别绪的词都更丰富。种种离情别绪,都在“无限”一词中了,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半烟半雨”说的是“柳”而不是“江桥畔”,“映杏映桃”写的也是“柳”而不是“山路中”;会得人意的也是柳,其丝絮“惹春风”的还是柳;“半烟半雨”即“如烟似雨”,以比喻画柳,“映杏映桃”以烘托渲染的侧笔写柳,会人意、“惹春风”则以拟人手法描绘柳——句句有柳,句句写柳,无时不紧扣题目,无处不突出文旨。这样一来,所谓“喧宾夺主”、“文不对题”、“言不及意”之嫌,便全都不存在了。
由于视“半烟半雨”为比喻,因而“烟”、“雨”便都是柳态柳情,则文中便没有能沾湿丝絮的雨水,柳丝柳絮也就能随风漫空乱飞了。“半烟半雨”何以能够视为比喻呢?“半人半鬼”或“不人不鬼”或“半人不鬼”、“半推半就”或“半推不就”,“半痴半颠”或“半痴不颠”等等的“半……半……”或“半……不……”和“不……不……”之类的结构,都含有“既象……又象……”的意思。
可见,视“半烟半雨”为比喻而释为“如烟似雨”是完全可以的。由于明确了“映杏映桃”的是柳树,便不可能出现解说的语法、逻辑错乱了;并且由于如烟似雨的柳树遮掩了桃杏、笼染了桃杏,桃杏因而黯然失色,诗中便没有与意境相乖的明丽色彩,因而意境中也就没有不相宜因素
- 上一篇: 求两篇有关冬天的散文,谢了。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