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陈伯玉集》传世 也可以叫《陈伯玉文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这个看要求填几个了)
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
简述陈子昂提出的文学理论及其意义
陈子昂明确提出了恢复风雅和汉魏风骨传统,纠正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初步提出风骨加声律的思想,企图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体制
意义:为初唐诗歌摆脱靡丽的形式之风打下基础。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之先河,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陈子昂诗歌理论在创作中的运用?
一、介绍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健性人物。他首先来倡导改变六朝到初唐的形式主义作风,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正如刘克庄《后村诗话》所云:“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二、具体运用举例如下:
陈子昂的主要诗歌理论,见于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在这篇序中,陈子昂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提倡风骨,兴寄。反对齐梁,复汉魏。这篇短文是陈子昂表明他的诗歌创作态度的宣言。
陈子昂为什么要倡导诗歌革新运动?
唐代由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各种文化交融汇合,思想统治也相对宽松,因此形成了初唐浮靡诗风。
陈于昂提出诗歌革新,主要攻击的是那些表现色情的宫体诗;是那些“彩丽竟繁”而毫无情感生命的唯美文学。他推重建安、正始之音:推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浪漫文学情调。
陈于昂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要求恢复“汉魏风骨”,对“横制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繁荣唐代诗词确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唐诗革新的先驱和功臣,在唐诗发展史上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旨
1.了解写作背景,认识此诗主旨系抒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放州,朝廷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屡遭败绩。子昂时任随军参谋,一再劝武分兵御敌以挽败局。武非但不听,反将其降职为军曹。子昂悲愤难耐,写下此诗以歌当哭,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 2.理解此诗视野开阔、气象宏大、感喟深重的特点。这首诗通过作者登幽州台所抒发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孤寂的思想感情。全诗意象阔大,感喟颇为深重。诗歌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诗人登台缅怀往古,两个“不见”,纵贯古今,有感于并钦慕燕昭王礼贤下士,叹惋自己生不逢时,怀抱利器却无从施展的哀怨感伤。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写诗人纵目广阔的天宇和苍茫的大地,俯仰之间,有力地突现了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中内心世界极为苦闷而悲愤的诗人自我形象,从而抒发了宇宙无穷,人生却很短暂,加之知音难觅的孤苦悲伤之情,以及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作为一篇登临之作,作者侧重于自身感情的抒发,但他并没有被一己之悲哀所限,相反他的视野非常阔远,取向宏大,寄意遥深,体现出对古今之变,人世沧桑和宇宙人生的哲思和深刻见解,从而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 3.说明“念天地之悠悠”对突出第四句诗人自我形象的背景作用。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写出天地之苍茫,宇宙之广袤。这种空阔无垠的背景与第四句中诗人孤独垂泪的自我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使这一形象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