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有关古代音调?

2023-01-07 13:32:16 暂无评论 91 散文精选 平仄   写诗   古人

要了解古代音调的平仄,先要了解古代声调的辨别。平仄(píng zè)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在古代,四声是如下四种声调。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ˉ)。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除少数地区至今在方言里还保留着入声外,就普通话来说,已经没有了入声字了。而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古人写诗的时候都有平仄之分,怎么区分平仄呢?

中国古人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是合平仄的,古体诗相对自由,可以不合平仄,但是得押韵,通顺。这与汉字声韵学的发展有关,是以唐朝近体诗的出现为分界点的。

古人的诗原本是不讲平仄的,因为诗歌出现早期千余年,一直没有“平仄”这个概念。诗从最早的民歌形式到后来的贵族上层用来交流沟通,直到上层文人开始普及,一直是在吟唱的模式下发展。也就是说,早期的诗,就是用来唱的,自带音乐属性,与汉字本生的音调是不同的,后来文化开始普及,诗作大量出现,就开始脱离音乐而单独存在。但是对吟诵发音还是没有规范。

直到魏晋时期文学奇才曹植的出现。曹植开创了文字修饰的先河,文辞优美雕琢,在诗歌创作上词彩华茂,情深雅正,卓尔不群。他的“仙才”与李白、苏轼并称于世。同时,他精心钻研东汉时期传入的佛经,为了让印度的经文翻译成汉文后更加适合梵音唱经的表达,用自己的文学知识对佛经进行重译整理,在这期间发现了汉字的部分发音规律,创造了“梵呗”。梵呗是中华汉字音韵学的开端。

曹植的文辞修饰流派和声韵学追随者众,诗人们开始重视文字的华美以及吟哦时的腔调,诗的创作开始走向文字和发音共同美化之路。魏晋之后的南北朝,佛教在南朝大行其道,甚至成为国教。在梵呗基础上的声韵学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韵书和研究者。

这其中沈约既是大诗人,也是声韵学家。他的《四声韵》提出了四声为“平上去入”。把这四声的字,间隔使用在诗句里,就形成了抑扬顿挫的上口节奏感。这种四声标注汉字的方法,迅速在诗人创作中流传开来。并开创出讲究文辞和发音美化的宫体诗,也就是“齐梁体”,成为唐朝近体诗,也就是格律体的基础。

格律诗这才正式成型,为了区分开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当朝诗歌和古人诗歌,唐人称格律体为“今体诗”,后来宋朝整理唐诗的时候,自然不能称之为“今体”,于是把格律体称为“近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不遵守平仄格律即为“古体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古风”。这平仄是专门针对近体诗的声韵学规则。所以,古人的近体诗都是合平仄的,古体诗则相对宽松,不一定合平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