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优美有哲理的现代诗

2023-03-02 22:05:27 暂无评论 174 散文精选 诗句   哲理   关于   哲理诗歌

现代诗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于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艺术概括力很强,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优美有哲理的现代诗,希望能帮到你。

优美有哲理的现代诗【1】 生命 其实也可以是一首诗

如果你能让我慢慢前行

静静盼望 搜寻

怀带着逐渐加深的暮色

经过不可知的泥淖

在暗黑的云层里

终于流下了泪 为所有

错过或者并没有错过的'相遇

生命 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

在滂沱的雨后

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

如果你肯等待

所有飘浮不定的云彩

优美有哲理的现代诗【2】 请来我身边、当我年已暮,

血气已衰落,神经在刺痛;

当我的心感到怔忡沉重,

当生命的机能都已麻木。

请来我身边,当我的感官

为压倒信心的痛楚所苦;

而时光像狂徒乱撒尘土,

生活像复仇女神喷火焰。

请来我身边,当我的信仰

已枯竭,人们像晓春飞虫

下过了卵,又叮人又哼哼,

织成个小小茧儿等死亡。

请来我身边,当我逝去时,

来标明人生斗争的终点,

在生活低处的幽暗边缘,

来指点永恒白日的曙色。

优美有哲理的现代诗【3】 无声无息的如雨的寂寞

一片一片的飘飘落落

寒时冰冷晶搜索莹的交织

如花如梦的纷繁零落

远方的秋天

寄一片白色的枫叶给我

叶上的地图是我们的联络

我用叶子铺满地球

那一天 你走到了错过

却依然能记得

哲理诗表达的情感?

1.以象蕴智,感而后思。哲理诗大多以短小的篇章、散漫的结构寓含深邃的哲理。如《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获得精神的最大自由正是张志和上承庄子天人合一所要达到的最高人生境界。

2.象征隐喻,修辞呈理。在古典哲理诗中有许多山水哲理诗,如《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登鹳雀楼》、《望岳》等。山水哲理诗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形象的依附性,即诗人笔下的理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山水形象象征、暗喻藏理。二是发人深省的思辨性,作品具有具体形象的超越性。

3.生活叙事,以事导理。诗人从生活中抽象出具有普适性的哲理,诗歌通过事象的叠加,走向理的世界。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从“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的人类活动中得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

关于哲理的诗句

古代哲理诗:
人生哲理诗句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琴诗》
(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