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精选> 正文

李柏林经典散文(李柏林经典散文有哪些)

2023-04-17 15:21:44 暂无评论 0 散文精选

散文经典概括?

要短的较少,要人生哲理和抒情的,选择林清玄的散文。推荐你读《感性的蝴蝶》《思想的天鹅》。人生哲理的:1,河的感觉,2,佛鼓,3,养着水母的秋天。等等。抒情的:1,迷路的云, 2,发芽的心情(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思)等等。我先找一篇给你看一下:

《迷路的云》--林清玄

简媜经典散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讲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空城,是我。

  经年行路,风霜中最惦念的是故乡那扇小轩窗,几次梦里潜入芭蕉院,‘看见少年的她梳出自发。她的夜半孤影总让我不能放心.

  无家,可以禀明死生;无兄弟,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 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永,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 。

  故里重回,旧友流散;与我缔结初梦的人也已儿女成行。最后一个牵动心绪的人既已建筑家室,守住了春花秋月,我可以完全放下了。

  她不会知道那个出远门的人,枯坐在市集一隅,远远看她提篮牵儿从眼前走过。

  她不会听到,当她与小贩评论斤两时,我幽微的唱叹。

  她不会知道,多少次我在梦中重回江亭,折了春柳,放在她打水浇衣的井边。

  她不明白,我仍然熟诵当年的誓词。每当与锣鼓花轿错

  身时,那誓言又绞痛了我的心。

  她怎能了解,我山高水长地想遗忘她的容貌,又在异乡庄园寻找似她身影的人。

  我仍是一个不告而别的人,毁了她少年春闺的人,辜负她的人。

  当她走入另一个屋檐,她的少年空城也归还给我了。

  那么,除了遥遥一见,我焉能怀抱两座空城走到她的面前,把残枝败柳的故事又说一遍呢?

  让她永远不知道我是生是死,则她可以安然无恙地被守护着;让她永远怨一个名字,则她可以平安地过眼前日子,不会回头找空城。

  离开故里的那夜,我是空了的人。

  秋霜已经爬满天,江边停泊的旅舟,或踏歌饮酒,或沉沉地眠睡。三两声夜鸟,更添秋夜静寂,水波摇晃舟身,亦摇晃榻上的我仿佛我与江水、秋霜都是亘古的醒者,靠了岸,又离了岸的。如果,子夜想歌,有什么比叹息更畅怀?

  子夜想醉,有什么比忘川之水更能断愁?

  忽有钟声隔江传来、染了秋霜的声音听来分外清寂,仿佛偷听了我的心事后,似有似无地为我说经.

  说:空山已被雾境收留了:空城,不妨赠给客船去货运;松树林寺里有一口闲钟,正等着天外客,陪它说梵音.

经典的散文网?

经典散文网(https://www.kelax.cn) 一个原创短篇美文阅读分享平台。为您提供散文、美文、随笔、范文、语录、作文以及日志签名等经典短篇散文体裁的文章。

在柏林经典语录?

一、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德国弥漫着的失败情绪;也是暗写战争惨烈,战死者众多。下文老兵夫妇的遭遇与这处伏笔照应。

二、“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1、暗示战争让老妇人失去了三个儿子;

2、表现老妇人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

3、形成一个悬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三、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寂静”是表象,隐含了人们内心的“动”。车厢里的妇女儿童,哪一个没有丧夫失子或失去父母的苦痛!老兵的话,使他们陷入沉思,引发了他们的共鸣,使他们联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李娟散文哪部好?

个人认为《冬牧场》,《我的阿勒泰》这两部都很好

作家李国文的散文?

李国文散文

《李国文散文》是2005年05月0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国文。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李国文散文

作者

李国文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01日

基本信息

版 次:1

页 数:295

字 数:210000

印刷时间:2005-5-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020051687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李国文的散文有学问,具真性情,也有一种洞明世事的敏锐的观察力,尤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颗超然的自由的心,唯其如此,方能获得从容和自信。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知为什么,有的人,很在乎别人的感觉,尤其我们中国人,具体地说,譬如作家,更在乎外国人的感觉,好像必须外国人告诉他感觉以后,他才有感觉。这真是很可怜,怎么能如此不相信自己笔下写出的东西?‘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干吗这样缺乏自信心呢?”说得多好!对于迷信外国月亮的人不啻当头一棒。

喜欢李国文的散文,是因为他的文字不仅自在,而且老辣,见修养,也见性情,貌似随意,其实是一种气定神闲后而有的潇洒。他自己也说,安闲、怡乐、平易、冲淡是写作散文的一种适宜心态,“太强烈,太沉重,太严肃,太紧张,散文的‘散’的韵味,随笔的‘随’的特性,也就失去了。……‘散’是一种神态,笔下出来的却是冲淡、飘洒、不羁、隽永的文字,它和松松垮垮、不着边际、信马由缰、跑肚拉稀的笔墨,不是一回事。”可见,李国文对散文是有自觉的认识的,尤其是他的“‘散’是一种神态”的表述,令人回味不已。

作者简介

李国文,1930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盐城。

念过戏剧学校,当过文工团员,去过朝鲜战场,做过文艺编辑;1957年因写小说《改选》,被划过“右派”,在铁路新线工地“劳动改造”。直至1979年,重新执笔,发表小说《月食》,回到文坛。此后出版过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五号》、《危楼记事》和中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没意思的故事》、《电梯谋杀案》、《涅槃》、《洁白的世界》等,以及随笔散文集:《骂人的艺术》、《淡之美》、《大雅村言》、《楼外谈红》、《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唐朝的天空》等,作品多次获奖。并著有《评点〈三国演义〉》、《莎士比亚传》等书。

曾任《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

李汉荣散文赏析?

1.李汉荣散文赏析李汉荣的散文时而意象深邃,时而富有哲理,时而感情充沛,时而意象万千,充满天马行空的奇思与遐想。他没有被“规范”所控制,挥洒自如,浑然天成。他的散文“缘情而起,随兴而至,兴来弄笔,兴未尽而笔歇”,并富于当下时代的思与诗的言说方式,是独有的直觉和体悟。他的思维是细腻的、开阔的、流动的、变化的,更是美好的、深刻的。在他的笔下,河流穿行于大地,向人类预示着大地的伦理。通过河流,人类孕育文明。河流如此澄澈、博大而谦卑,一如行者、哲人与母亲,俯仰天地,启迪众生。

2.语言清澈且富有温度,是《河流记》最显著的特征。纵观李汉荣的散文作品,每一篇都具有诗的气质。他早年的《山中访友》开篇写道:“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这一句,让读者顿感清爽,还没走进山林,就已嗅到了山林的气息。在他的“河流”里,他的文字如一眼泉水,明净甘醇,清澈见底,时而凉爽,时而激情,时而忧思,时而深沉……

3.诗情的抽象与丰润是《河流记》的又一特征。河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它是河流,又不是河流本身,它好像是替身,在大地上用河流的方式诉说着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从远古至今,款款而来,又流至未来久远。或蜿蜒徐行,或激流成瀑,或积水成渊,雕刻着大地,千姿百态。水的哲学背后隐藏着人生哲学,有着独我的虔诚与谦卑、沉淀与自净。它是美学家,哪里直走,哪里弯行,哪里急,哪里迂,哪里挂一道怡情白瀑,哪里漾一汪养性绿潭,都有着独特的美感与章法。它是诗人,是唯美的、抒情的、空灵的、诗性的。知诗人者,诗人也,我们才听懂了大自然和河流的心声。它是天文学家、雕刻家、歌唱家、作家、民间乐手……这条朴素的河流,在“诗人”的笔下,瞬间饱满丰润起来。

4.繁复的意象是《河流记》的第三个特征。河流如同一位深沉的母亲,哺育着大地上的万物。“我真的有点害怕,一旦没有了母亲,没有了母亲河,我的生命,我的内心,我的故乡,我的大地,将是何等荒凉和贫困啊。”河流里藏着女性的温柔与贤惠、勤劳与悲苦,作家敏感而发散的思维捕捉到了母亲与河流美学、大地伦理的关系。“人啊,倘若不找回你的心灵源头和情感活水,你们的心灵之河,大地的生命之河,又如何能重新荡漾,并映照出天地万物的倒影?”李汉荣用他的诗笔,从精神上为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画出了基本轮廓和丰富细节。

诗歌散文推荐经典?

古典诗歌首推《诗经》,其次唐诗三百首,散文以庄子的逍遥游,汉代的赋,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现当代的诗歌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海子的春暖花开,散文首先推荐朱自清的《背影》。

作家刘墉的经典散文?

《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著)》《离合悲欢总是缘》(水云斋·1993)《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1997)

西湖散文经典语录?

西湖的花美。在西湖,一年四季都能看好花。春有艳丽的桃红,夏有洁净的荷花,秋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冬有傲雪的梅花。西湖,总是以最美丽的花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西湖的树美。湖边那婀娜多姿的柳条,似姑娘长长的秀发;那耸入云天的水杉,似英俊高大的小伙。

那树冠大大的樟树下,是游客小憩纳凉的好去处,那修剪得整齐有型的灌木丛,是游客嬉戏的好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