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美句> 正文

散文|童年的捞面条

一、散文|童年的捞面条

炎炎夏日,35 ℃的高温,热得让人一点儿胃口也没有。米饭炒菜不想吃,大鱼大肉不想吃,孩子们叫的外卖更是闻都不想闻。想吃什么,只想吃小时候奶奶做的手擀捞面条。

尤其当我筷子举得老高,无从下手不知道夹什么菜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便不由得浮现出小时候奶奶擀手擀面的情景,浮现出奶奶一筷子又一筷搭此旅子给我们往碗里捞面的映像,想起我手捧面碗面条入口时的舒爽。

清楚记得那个时候,奶奶为了面条好吃筋道,和面的时候,小心翼翼用手沾了碗里的水淋到白面上,淋入的水份极少,故意把面和得很硬很硬,其结果当然是擀的时候为了擀薄累得不住地擦汗。那时因为年纪小,经常都不理解奶奶,现在想想,那个年代,奶奶的幸福,其实就藏在那擀面杖里。累,却快乐着。

面条擀好以后,我急得口水直流,奶奶却不慌不忙地把面条在案板上均匀地铺开,说还要“醒”一会儿再下锅。用现在的话说就叫“醒面”,就是在不通风的地方放一会儿,让面筋更好的发挥作用,这样面条就会变软,就会增加面条的韧性,吃起来口感才好。

那时煮面是在家里院子里的地锅里,烧的是晒干的柴草。水烧开要下面的时候,奶奶总是要先用烧火棍把炉膛里的火拨到最旺,奶奶说旺火沸煮的面才好吃,不然在锅里停留太久就变得疲软了。

水沸腾面条浮起来以后,奶奶拿双筷子把恋在一起的面条拨拉开,顺手把备好的苋菜撒到“咕噜咕噜”冒泡的沸水上面——有时是红苋菜,锅里的汤瞬间就被洇成了红色,就像在锅里倒入了老师批改作业的红墨水一样。

面煮熟以后,用漏勺迅速捞到预先备好的凉水里,那凉水通常是刚从地井里提上来的井拔凉水。那时邻居老表家刚好知凳有一口地井,表哥把刚打的一满桶凉水给我们送过来,那水清纯的就如同奶奶的心灵,而且水面上还浮着些微袅袅的白色轻烟。

把煮熟的面条从滚烫的锅里捞出来再放入冰凉的水里的过程让年幼的我心有余悸,我想不明白从热到凉那么大的反差,如果面条是生命它究竟是会笑还是会哭,所以我吃面的时候那种像吃肉肉一样香喷喷的感觉大概便来源于此。

总感觉每次吃面都得等到我饥肠辘辘、口水湿衣的时候。我喜滋滋地捞上一大碗,淋上蒜汁、香醋、芝麻酱,再加上切好的黄瓜丝,扒判哨子(有时没有),每次把肚子吃得鼓胀鼓胀,分明是吃不下了,可心里却是还想再吃一碗。

如今,生活在这万花筒般的绚丽世界里,物质是越来越富足,想吃的却越来越少。每每被他们点的外卖,点的螺蛳粉熏得无处藏身的时候,我便不由得想起奶奶做的捞面条,那一根根,一缕缕,一碗碗,曾经拥有,却又被岁月无情没收……

(此文写于2021年7月13日)

二、散文:去向远方,花儿永远如你般美丽

人生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大多都在疲惫中前行,时常还有风云变幻;有的人占尽风光,有的人直面大漠风沙,有的人两袖清风、堂堂正正,有的人守护爱情,有的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或许保持一份坚定,守护着一份执着,能够拒绝糖衣炮弹的诱惑,人生便不会迷途。

人生唯有初心不变,一切苦难坦然面对,不争也不贪,心怀猛虎,细嗅蔷薇,方才能够笑对红尘。

人生就像是山间的野菊花,一个人的风景何须有人欣赏。

从容不惧流言,幸福何须他人认可,有时候,你的好没必要让别人来懂,而你的心中的苦,别人也不愿意倾听。

本欲转身潇洒去,奈何孤影落人间,生命如花,每个人的优点各自不同,我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芬芳,美好的心情来自于你对要做的事情所保持的态度。

心中有感,想去旅行,那么沿途就是享受的过程;又如栽培植物,安静的同时还可以养心,而肉肉天生的植物绿,因为生长环境经历了长时间的昼夜温差,才蜕变出宜人的清雅,所以苦难或许是人生的幸福的源泉。

生活如一首诗,需要我们细细的研磨,才能领悟它蕴含的美好。

那些过往的忧伤,在岁月的过滤中,慢慢转化成一声感慨;那段艰难时光,那些被阴影笼罩的情怀,回忆时总有一丝欣慰;喜欢午后的走廊,细看那些明亮的光斑,或许它们才是遗留的精彩。

人生免不了走走停停,美好的心情能够保持多久?所以需要自我调节,忧伤时想一些美好,激动时平复心情,淡然面对;或许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很平凡,尝试接近自然,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放松自我,感受久违的乡村生活!或许,美好不期而遇……

生活中,能够让我们铭记的事情真的不多,时间在走,身边的人和事也随时转化,今天的好、未来不一定能令人感动;朋友渐行渐远,四季继续轮回,而一转眼,我们都已经老去。

梧桐有信,一叶知秋,人来人往的街头,曾经的欢声笑语,只留自己,天上的浮云,越发分明,吹过的微风,带有丝丝凉意,时光未老,而我们已经不耐寒凉。

落下的一枚枚树叶,就如寄出的信笺,在时光的转角回归,带来无尽的萧索,不免回头,寻找那逝去的青春!

枫林红遍,时间的脚步戛然而止,火热的心趋于平静;种花时节,我已远行,不是怕花的娇艳,只是怕你为落花而流泪;或许在远方,花儿永远如你般美丽……

三、【散文】一位97岁老奶奶的时光

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

每个人都会老去,最终化为一片虚无,无常主宰了我们的一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就好像,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奶奶已经离开了我们,今天,是奶奶离开的第七天。

作为一个97岁跨世纪的老人,她见证了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与新中国的诞生,她的人生轨迹是一个非常饱满,代表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

奶奶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小说,然而在这里,我只想写下与奶奶共处的几年时光,记录将日常零零散散的琐事串联起来,以纪念这位坚强、善良、朴实、伟大的奶奶。

奶奶是1920年生,离世97岁,祖籍四川。

奶奶姓何,23岁嫁入李家,在那个年代,女子都是要随夫姓的。所以,奶奶的名字叫李何氏。

24岁生长女,后又添两女两儿,公公是老幺,出生那年奶奶37岁。

奶奶48岁时爷爷去世,在农村生活到63岁,跟随公公来到昆明生活了34年。

那天我去医院看她,她已经昏迷了,没有意识,但是她的面色槁苦,眉头紧皱,我知道此刻的她很痛苦,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多次,在我公公婆婆的精心照顾下,几次从生死线挺下来,这就是坚强的奶奶。

我握住她的手,感受她手心的温热,心中为她默念佛经,祈请菩萨保佑护持。

或许,奶奶就像上次那样,奇迹般的好起来了。

她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人,奶奶驼背有点严重,身体确是非常健朗,竟然还能长出黑色的头发,走路时会细碎的脚步,蹒跚的步伐,微微摇晃的身体,然而见到我们,永远都是微笑,几乎每一个见过老奶奶的人,听到她的岁数都震惊不已。

因为年岁大了,耳朵听力不太好了,每次跟奶奶说话,我们都要尽量大声,而且要用四川话交流。有时候,奶奶问我们问题,要连续很大声的回答很多次,她才能听得明白。

奶奶记性很好,每到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突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跟我们说起,曾经她在村子里发生的各种趣事,她边说边笑,饶有趣味。

奶奶不管到哪里,随身都要带手电筒和小闹钟,她会把小闹钟放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遇到天黑的时候,手电筒就派上用场了。

公婆很孝顺老人,想在奶奶有生之年多带她出去走走,奶奶和我们一起,去西双版纳游玩,在坐游览车的时候,还有人以为老奶奶80多岁,那时的她精神矍铄。

奶奶很固执,只要是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公婆也大多顺着她的意思。

奶奶平时吃得清淡,白天时,她比较喜欢把米饭放在小锅里,加点水,熬成白米粥吃,或者把白馒头切成块,放在平底锅里煎一下,香喷喷的很脆。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奶奶最喜欢在米饭里放些红薯,很喜欢吃肥肉,因为太瘦的肉比较难以咀嚼,奶奶已经戴了三十几年的假牙,奶奶还喜欢喝泡酒,还有红酒,也喜欢吃些饼干、萨其马、干果之类的零食,公公婆婆经常给她买各种糕点,每当我们在家,她便把零食取出来,让我们吃。

奶奶很为别人着想,有时我们上班回来晚了,奶奶一定会给我们留上饭菜。

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摆弄她存了几十年的各种东西,衣服、针线、碎布条、纸盒子,甚至于菜叶、剩饭从来不舍得扔,奶奶喜欢什么,家里人大都顺着她的意思,有时,只能趁她不注意,偷偷的扔掉。

我十分能理解,经历过苦日子的奶奶不舍的浪费,因为她是从过去的年代熬过来的人,奶奶曾经经历的苦难和挣扎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可是她从未有过抱怨,奶奶真的很坚强,她相信只要人好好活着,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

每当带奶奶出去吃饭,准备离席时,奶奶都要站起来,盯着我们把饭菜打包;

节约用电和水;家里的碎纸片、纸盒、废旧的书籍、破旧的袋子她全部要收起来,从来不舍得扔。奶奶喜欢把这些收集到一处,然后用绳子系起来,让我们拿到废品站去卖,卖到的零钱,奶奶面露欣喜,高兴的收起来存到罐罐、袋袋里。

如果家里的蔬菜吃不完,为了避免浪费,奶奶会把菜洗净,切成细碎的菜粒晒干,或者穿起来腌制。

奶奶还喜欢做红薯粉、魔芋,将红薯粉放在盛水的盆里,浸泡一阵后,搅拌均匀倒入热锅里,不停的搅拌,液体逐渐变得粘稠。

奶奶个子矮小,踮起脚尖,用力挥动炒勺搅拌红薯粉,有时我们也会帮忙一起做,过了一段时间,红薯粉凝结成块状,奶奶便取出放在冷水盆里凝固,之后将红薯粉切成小块,放入热油锅里,加上葱蒜、干辣椒段爆香,再加点豆瓣酱,看上去辣乎乎的豆瓣酱放在嘴里,像果冻一样,简直入口即化,可口美味。

奶奶看着我们把饭菜一扫而光,脸上又露出欣慰的笑容。

奶奶很喜欢逗小宝,还会摇婴儿车,看着宝宝。

奶奶年纪大了,怕她出门走丢,婆婆还在奶奶的口袋里放上写了电话号码和地址的纸条,但是奶奶很厉害,有时会趁家里人不注意,偷偷跑出去到菜市场买菜,每次都能准确的找回家。

奶奶记忆力惊人,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对数字的敏感仿佛是天生的,听老公说奶奶以前出去买菜,随身要带小电子秤放在兜里,称出几斤几两,小贩报价后,奶奶直接心算,价格说出来让小贩们都目瞪口呆。

我记得一个月前,奶奶还顺畅地把婆婆的电话号码背出来了,让我大吃一惊。

每到闲暇时间,奶奶便打开电视,奶奶最喜欢抗日剧打鬼子,还有就是四大名著,其中最喜欢的是西游记,里面的剧情奶奶熟记于心,看到了某个片段,奶奶还会跟我们讲剧情。

闲暇之时,奶奶还喜欢在沙发上坐着,一边用针线缝补衣服,一边哼着四川民歌小调,那种画面很安静、温馨,好像至今我的耳边还在回响。

奶奶腌的咸菜是一绝,厨房摆满了大大小小、褐色的坛子罐子,里面腌着各种各样的咸菜:莲花白、胡萝卜、白萝卜、豆角……味道很好吃,感觉很清甜。

她将蔬菜洗干净放在罐子里,再放入一定量的水,里面撒上盐等一些佐料,然后用塑料封住罐口,再放置一个翻过来的碗盖住罐口,倒上一些水,这样可以保证腌菜的密封性。

腌制了一段时间后,奶奶估摸着差不多了,她便将咸菜拿出来,切成碎段放在密封的罐子里,然后放在冰箱。每当吃饭的时候,奶奶便把咸菜拿出来,与我们一起享用:“小雨,这个好吃。”她笑眯眯的对我说。

要说奶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种庄稼。

奶奶对于土地是有着近乎执着的念想,每一周末她必定要去地里锄地、蔬菜、弄庄稼晒菜,每天掰着手指头算着日子,经常自言自语的说:“今天星期二了……”“今天星期三了,还有两天就可以上山了……” “今天星期五了,等下可以上山了。”然后公公婆婆便开车和奶奶去山上。

山上空气很好,有很多的树木,而且阳光充沛,对老奶奶的身体很好。

奶奶到了田地里,立刻就精力充沛,她背着箩筐,拿着锄头,一大早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奶奶就起床了,到地里去看她的庄稼。地里的豌豆、玉米长势喜人,奶奶像警卫一样来回巡视,不要的菜叶便丢进化粪池。

山上有很多肉肉的小松鼠,上下乱窜,非常可爱,还有各色唱歌很好听的小鸟,但是在奶奶看来,它们可都是讨厌的小偷,因为它们会偷吃玉米或者其他庄稼。

奶奶想了个主意,找来了几根竹竿,竹竿上套上了塑料袋,然后把竹竿分别插在了地里,大风吹过,塑料袋被风吹的哗哗响,那些小鸟和小松鼠便不敢靠近了。

山上还建立了鸡窝,公婆买了几只母鸡,不多久,母鸡开始下蛋,奶奶经常在鸡窝那里观察,她把鸡蛋存起来,再放在塑料盒子里,让我们带回去给小宝宝吃,每次给宝宝喂鸡蛋吃,我都要跟他说:“这是老祖留着你的哦。”

待到庄稼丰收了,那便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刻,奶奶又背起箩筐,顶着烈日,到地里和公婆一起采摘,公公婆婆担心她累着,不让她摘菜,因为这样太辛苦,可固执的奶奶从来都不愿意乖乖坐在家里,她的手脚依然很麻利,摘了豌豆后,还在屋里继续剥豌豆。

她聚精会神,坐在凳子上,因为驼背,她的背弯的很低很低,她的双手被岁月洗出了刻出了深深地沟壑,指甲已经老化有些发黑,她全神贯注地剥豌豆,看着一盆盆的豌豆,脸上露出很会心的微笑,那种笑容好像甜到了心里,那种满足是任何钱财和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有时累了,奶奶便坐在房子前的台阶上晒太阳,她静静的看着远处的风景,经常陷入了沉思,一刹那,就好像一幅唯美的画卷,我也很好奇,奶奶在想什么呢?

时间,就像一瞬间。

最后一次上山,奶奶因为去拔竹笋,不小心摔倒,她的面色青紫,紧急送医后,因为年纪太大无法做手术,医生说只能吃药观察,婆婆照顾奶奶吃饭、喝水、穿衣,没想到病情还是越来越严重,医生说无力回天,因为奶奶的已经多年的脑梗、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后来急救进了ICU重症监护室,中途又历经了几次抢救,奶奶远在四川的儿女,同时孙子辈的哥哥姐姐都来了,一大家子人围绕着奶奶轻轻地跟她说话。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仿佛有预感,因为近期梦中老是出现房子塌了的梦境,我带上佛经、放佛机到了奶奶床前,给她放佛号。

她平躺在床上,面色蜡黄,口中的呼吸机维持着她的生命。

我给奶奶念了一部药师经,感觉奶奶的神色逐渐舒缓了,念到一大半的时候,奶奶的呼吸停止了,身边一片恸哭之声。

强忍着悲痛,继续将经书念完,此时医生报了下时间:13:48分,奶奶的心跳彻底停了。

我目送着奶奶的离开,平静的离开,眼前的奶奶再也没有声息了。

奶奶很安详的走了,我坚信,是佛祖菩萨护持着奶奶的离开。

善良的、坚强的奶奶会去天堂,会很幸福的在另外的世界里继续活着。那里没有病痛,没有痛苦,没有恐惧,只有满目的鲜花,还有奶奶最爱的庄稼,奶奶会在天堂里继续保佑着我们。

我们不会让奶奶失望,我们会好好的活着,承接着奶奶给予我们的福气。

在山上的房子前燃起了青烟,纸钱一张一张的烧着,看着眼前的屋房,眼前都是奶奶的影子。

夕阳西下,那片绿色的田地很寂静,还有鸟儿鸣叫的声音,暮色逐渐笼罩了那片田地。

一阵风吹过,纸灰打着转随着风盘旋而起,突然好几只蝴蝶绕着烟旋转飞舞,之后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

烟迷了眼睛,眼泪夺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我仿佛看到1935年的某天,在中国四川省一个寂静的小山村里,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姑娘,正在田地里耕种,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远方,哼起了好听的的四川民歌小调,她的眼睛里闪着光,那是对未来期翼着最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