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
我的孩子最初也不爱读书,后来报了个阅读班,效果很好。他们的模式大家可以参考下!首先由老师讲解,老师会提取书中有趣的部分,讲给孩子听,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并且将书的宏观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和内容发散,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课外知识。降低孩子的阅读难度。然后让孩子自主阅读。通过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衔接阅读,孩子会真正投入到书的世界、阅读的海洋之中。
最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交流分享书中的内容。
就好像看了一部电视剧,和别人交流看法一样。讨论和分享更加激发孩子的阅读体验。
有时候给孩子一本经典名著,虽然我们家长知道书的价值,但是孩子并不会对书有太大兴趣,因为他不了解书中的精彩片段,就需要我们的引导,去吸引孩子的兴趣!想要培养阅读的习惯,除了老师,关键因素是父母!
家庭氛围很重要,如果家长只会对着手机、电视、电脑,就不要责怪孩子不爱看书!
有时候在孩子面前,家长们假装在看书也可以,以身作则,去吸引孩子的兴趣。读书并不只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也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和孩子共同进步!
做名著阅读笔记有必要吗?
非常有必要
1、我们在进行名著阅读时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通过阅读才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笔记。
2、名著阅读里面会有大量的好词好句,或者引用的名言,我们都可以做成笔记记录下来,为写作文打下基础。
3、无论是名著阅读还是阅读其他资料,我们都应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我们这样才是最正确的阅读方式。
初中的名著阅读笔记怎么整理?
首先可以把名著笔记抄写到笔记本上,然后按题才把它分类。
名著阅读顺序?
《悲惨世界》名著最好的书,是雨果写的名著。《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写的名著。
《红与黑》是司汤达写的书,一个值得一读的书。
《巴黎圣母院》雨果写的书籍。
《海姆雷特》莎士比亚写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的名著。《活着》余华写的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名著时需要在书上做笔记吗?
阅读名著做笔记是一种好习惯,笔记可以概括主要内容,摘录好词好句,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提高阅读的能力,所以是值得提倡的阅读方式。
当然阅读时,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中做笔记,如果是跟别人借阅的,可以使用阅读笔记本。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有哪些?
小学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推荐朗朗上口的启蒙书籍:幼学琼林,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三字经,千字文;
推荐再入一些数独、迷宫的益智类书籍,寓教于乐;
名著推荐明快的,小王子,昆虫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格雷佛游记;
散文推荐汪曾祺,冰心,三毛,丰子恺等。
经典名著读书笔记4篇,急用啊?
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
名著导读和名著阅读的区别?
名著导读:
往往指的是对名著的内容,进行一个大概的概括 。对人物形象 语言特色,作家的简略生平和个人风格。作品的历史意义的各方面,进行综述。
而阅读名著指的是:
一个具体的过程, 往往是从头读到尾
阅读名著导读能够掌握大概的内容 ,但是具体的精彩程度和描写的巧妙 ,还是要去看名著本身。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
名著的阅读方法?
1.感知内容,把握情节
通过阅读首先是要感知作品内容,了解它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必须熟悉并把握故事情节。
2.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环境
某些作品可能对中学生而言有些陌生难懂,尤其是外国作品,所以就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作者的情况,如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倾向;了解一些作品写作的历史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作品问世以来人们的评价等等,这些背景性资料的了解对理解作品、把握人们很有帮助。
3.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造的核心,而对人物的刻画必须落实到具体细致的描写当中,如对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等方面的描写。不同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能表现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侧重于通过人物的外在肖像、语言、行动去体现人物性格;而外国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更侧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展示,如托尔斯泰的《复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4.理解作品思想主题和意义
名著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有些小说的主题不是单一的、可确定性的,而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不确定性的,还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去理解。例如少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打斗;青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抗争;中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命运。
5.感悟与收获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能有所悟、有所感,或动情、或明理,这些感悟犹如灵感的火花一样,稍纵即逝,阅读者如不及时抓住,就很可能溜走,而当你需要或回想时却无迹可寻。因此可以采用圈点批注法、抄录精彩片段法,写读书随笔、札记、读后感、人物评论、书评、艺术评论等,也就是读与写紧密结合,心要灵,手要勤,笔要新,这样可以将读书的收获慢慢积累起来,日积月累,随着读书量的增多与质的深入,必将会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与能力。
- 上一篇: 经典名著阅读笔记图片高清 经典名著阅读笔记图片高清版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