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岛、杨炼、多多、顾城、江河、舒婷等为代表的“朦胧诗群”。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海子为代表的“神性写作”。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他们诗群”。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周伦佑等为代表的“非非诗群”。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为代表。
你怎么看待八十年代诗人们的集体沉默和诗歌创作的衰落?
从上世世纪八、九十年代看;不只是古诗衰落了,即是现代诗歌都渐渐退出文学的第一战线,小说反而有古代的底层文学,较低俗文学一跃成为当今文坛的主流。古诗的衰落,究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还是文学的一种退步?但现在还沒结论。但是,古诗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何为诗巜毛序诗》如是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其次新文化运动大力推崇白话文,引导社会抛弃古诗古文,说更加平民化的白话文,当时的大多数文人也抛去古文古诗大量写作现化诗歌,白话散文,小说,同时大量用白话文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于是社会上到处都是白话文文学作品,而且出版社也更喜欢出版白话文的文学作品,这样有谁还会去写着社会不赞同的古诗古文呢?诗歌本应是植根社会的文学形势,连这种社会基础都没有了,谈何发展?以往诗歌突出的永恒的主题如今不复存在,或者己达不到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缠绵俳侧的程度了。从现代教育的教材看;语文课本里面诗歌的比例几乎达不到百分之十,可想象到它在文化传播面的位置轻重。由于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产生的一些特别因素直接影响到诗歌文体的传承和发展。在八十年代没有诗歌追随者也不能完全归责于社会,只有重树诗歌的审美意识与现代文学有机合,相信有大批为“复出的诗人”,终有诗歌“归来者”。
- 上一篇: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这是谁作的诗?详细给翻译一下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