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要结婚了。接到侄儿的电话通知,我竟然激动得几度失态。
侄儿小的时候,他家与我家是邻居,并不是我的亲侄子,只是按村里的辈分应该叫我叔。他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堂哥堂嫂,是做裁缝手艺的。那时候乡下人多数买不起成品衣服,做裁缝的哥嫂平时挺忙,我妈妈就经常帮他们看顾孩子。
那个时候侄儿才几个月大,每每哭闹时,只要我妈一出现,他就会手舞足蹈憨憨地傻笑,口中吚吚呀呀的欢叫。我嫂子常说:“这孩子,跟叔奶有缘。”而我妈,也把小家伙当命根子一般宠爱呵护。幸好那时我已十几岁,要不还真会与小家伙争宠。
侄儿周岁断奶,哥嫂狠狠心把他送到我家,来个釜底抽薪。白天逗他玩玩,转移他注意力,可晚上就不得安宁了。孩子胆小,半夜醒来一睁眼,四周黑乎乎的,又听到老鼠穿堂入室的声音,小家伙就紧紧缩在我妈妈怀里不敢动。睡不着了,又想妈妈又想喝奶,便轻轻地哭,小嘴在我妈妈胸前拱来拱去……那几天,老人孩子,包括我的堂哥堂嫂,都瘦了一圈。我妈后来每提起那几天难熬的日子,就禁不住掉泪。
侄儿周岁之后,堂哥堂嫂为了更好地发展,在镇上租了房子接缝纫活。据他们说,小家伙非常不习惯陌生的环境,每天都嚷着要奶奶。(堂哥的妈妈死得早,侄儿从小到大一直以“奶奶”称呼我妈,从未叫过“叔奶”。我妈妈的全部爱心,也在那一声声“奶奶”中融化。)我妈便经常隔三差五抽空步行到十几里远的镇上看望小家伙,那时候是祖孙最快乐的时光。小家伙会欢欣鼓舞张开双臂飞扑进奶奶的怀抱,而我妈妈,在欢笑中早已泪水涟涟。最痛莫过于离别,每次告别时,我妈都是一步一回首三里一徘徊,哭着到家的。听嫂子讲,侄儿总会扶着门框,沉着小脸望着奶奶回家的'方向,久久不吃不喝不肯说话。现在想来,孩子那时虽然才一岁多,好似已懂得了离别。遥想,当时他的眼神该是多么不舍,心里该是多么惆怅。
侄儿三四岁的时候,夏天,我接他回村里玩几天。那个中午,我们正在吃饭,已吃过饭跑到外面玩的侄儿突然兴冲冲跑进来,冲我妈说:“奶奶,奶奶,外面有卖冰棍的……”话未说完,侄儿脸上的兴奋神态忽然消失,低下头轻声说:“我妈说过,奶奶家没钱,我不要冰棍了。”
听了孩子这话,我爸当即放下饭碗,追了一里多路才赶上卖冰锋物棍了,买了一根一毛钱的冰棍。小家伙特别懂事,不肯独吞,非得一人咬一口他才吃,这件小事也令我对那年那月的记忆特别清晰。
侄儿慢慢长大,到了入学年龄后,胃口特好,吃嘛嘛香。他的体型发生了巨大变化,个子比同龄人高一头,体重亦是惊人,十岁时已达120斤左右。堂哥堂嫂嫌贺基带他肥胖不好看,又怕他因肥胖而引起别的毛病,便限制他饭量,不让吃肥肉,侄儿便经常偷偷跑到我家蹭饭,他知道奶奶最疼他。有时哪怕是开水泡饭嚼咸菜,看着他大口大口吞咽着,我们一家特别高兴。孩子能吃有什么不好?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我不由对哥嫂的做法十分不满,有几次为这事差点与他们吵架。现在想起来自己都觉得好笑,人家孩子我操什么心,哪有父母不疼孩子的?我做了父亲后,也理解了哥嫂当时的做法。
侄儿小时候有个坏习惯,饭菜上桌后,他喜欢先用手捏几块菜尝尝,这是我那有着同样习惯的堂哥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孩子已长到十来岁,如果以后在人前这样,岂不有损形象。终于我逮住了一个帮他改正的机会,那天我在他家吃饭,菜刚上桌,他胖嘟嘟的手又伸向了盘子,禅芦正好他爸妈都在厨房,我迅速抓起面前的竹筷狠狠敲向他的手背。被敲后的侄儿抱着手没敢出声,但分明是想哭了。我想可能我用力过大,应该是打疼他了,但不疼能记住么?自那以后,从未见侄儿有过用手捏菜的举动。如今提到这事,侄儿笑笑,说幸亏叔那一筷子,不然还真改不掉。
也许是与我妈妈还有他外婆接触得多的缘故,侄儿喜欢与老人在一起谈心。我们那里的老人们大多数喜欢念佛经,农村老人很少有精神文化娱乐,诵经也许是他们的一种信仰与寄托。也许是耳闻目染,侄儿自小就信仰佛教,小学毕业时,《金刚经》、《弥勒经》、《大悲咒》等就已背得滚瓜烂熟,上至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下到地藏王菩萨各司何职一清二楚。曾有算命的先生说侄儿的前世是一名得道的高僧,这更加坚定了他专研佛学的信心。但侄儿信佛并不迷信佛,他不仅仅是在经文上用功,更是把“佛”的意义简单化运用在现实生活中。他心地善良劝恶扬善,非常富有同情心,见到孤寡老人总愿意给予一定的帮助。
直到现在,只要侄儿回到村里,村里信佛的老头老太们总会围着他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一个小伙子与一群老人,形成一种奇特而又和谐的现象。而侄儿,也隐隐成了老人们的领头人主心骨,凡有佛事活动的,如果侄儿在场,必会圆满成功。而如果侄儿缺席,老头老太们便会平添几分遗憾。
小学成绩一般的侄儿,中学后奋起直追,从他体重减轻情况可以想像得出其用功程度。功夫不负有心人,侄儿考上了大学,到如今已毕业参加工作三年有余。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期间,他每星期至少得打一次电话给奶奶(我的妈妈),询问身体状况,询问村里情况,一唠嗑就是半天。侄儿对我妈说:“奶奶,叔生的女儿,以后我就是你亲孙子。”这句简单的承诺,“骗”得我一家感动至深。我也经常在异乡的夜中自叹:“我这个亲儿子,真的不如‘假’孙子做得好啊……”
一门心思信佛行善,侄儿很是君子,甚至不解风情,迟迟没有谈恋爱,这使我们非常着急。侄儿总是说,恋爱是会谈的,媳妇是要娶的,得看缘分,还得看德行。他这里说的德行,应该是指女人应有的传统美德吧。
侄儿终于要结婚了,这是大喜事!对象是他中学同学,大龄青年了,一个未娶一个未嫁,算是前世的缘分,今生走到了一起。
现在的侄儿,一米八五的个头,一百七八的体重,长得一表人才,方面大耳却隐含斯文,风度翩翩自有潇洒。我还没见过那位即将过门的侄媳妇,想来定然是秀外慧中端庄大方的。太妖媚矫情、太娇气做作、太虚荣不懂事的女孩,侄儿是绝对瞧不上的。
婚事定在国庆节,与国同欢。我盘算着给侄儿送什么礼物,妻子一语化解了我的纠结,她说:“送礼要不出钱要不买物品,仅仅是个形式。亲情常在,谁又在乎你送什么?”
是啊,亲情不灭,爱心不落,这就是彼此最真最贵的礼物。
我现在最想看到的,是侄儿牵手他的新娘,在亲友真心的祝福中,走过红地毯,走进属于他们的未来……
- 上一篇: 散文鉴赏作文 散文鉴赏范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