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文的一些看法
於恢
提起历代的文学形式,人们总是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但是有一种文体却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散文。
从现存最古老的《尚书》,到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再到“唐宋八大家”,明代“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再到清代的“桐城派”。可以说,散文一直都是文学史上的主流文体。因为“无处不在”,所以也常常被人忽略。
有时散文跟小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比如,散文和小说都可以写人、记事、描摹景物,但是散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表达的都是作者自己的感受。同时,散文的抒情性是比较强的。 小说中也会有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但作者一定是“置身事外”的。作者写小说也只是将“别人”的故事与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 所以区分散文跟小说的方法就是看作者表现的是“谁”的感受。如果是作者本人的,就一定是散文了;如果不是,那就是小说。 从明清时起,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就是小说。
直到当代,人们往往关注写小说的作者。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也往往以小说为主。 其实我个人并不赞成学生过多地阅读小说,因为小说一般篇幅较长。小说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泛,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深入。所以对于学习写作,效果可能也不是很好。 我比较赞成学生学习散文,因为散文运用得最为广泛、也最实用,并且散文表达的是作者本人的思想,不必处心积虑地去“创造”别人的想法,所以也最省力。还有散文不必限于篇幅,可长可短,所以也比小说更自由、灵活。
总之,散文是运用最广泛、最实用、最省力、最自由的一种文体。我认为学生时代应该以学习散文为主,小说、诗歌应该作为一种补充。小说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见识;诗歌可以锤炼人的语言,使人的思想清新脱俗。二者都要涉猎一些。 在散文的写作中,适当地“引经据典”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使文章更加具有可读性。我比较喜欢含蓄温雅的风格,比如朱自清、冰心、梁衡等,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也具有这样的美感。
尽管读者都有些厚古薄今的倾向,我自己也有时不能避免。但我觉得古代散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我们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 纵观中国文学史,散文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滞。“唐诗”的辉煌已经一去不返,“宋词”也难以再达到它的高度。但是散文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历代都有名篇佳作出现,我觉得这是散文的一个优势。
虽然当前的小说似乎比散文更加具有活力,但这也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小说在读完之后,人们只会记得它的情节,而不会像读散文那样一遍遍地体味它的语言风格。
关于散文的书有哪些
鲁迅《朝花夕拾》 余秋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 《朱自清散文集》 《水问》《空灵》《心的菩提》《情的菩提》《女儿红》《孤独六讲》《目送》《玉想》《一一风荷举》《心灵游戏》《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顾城诗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幸福密码》等等
适合写平凡的散文的题目
平凡的不平凡,
不平凡的平凡,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爱,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幸福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心
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也美丽
小题目大收获
平凡的世界
品味平凡中的美丽,
让平凡的日子闪亮,
向这些平凡的社会人员致敬
- 上一篇: 点评孩子朗读的评语和建议?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