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尤其诗人的比喻独特而又贴切,手法巧妙,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本诗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诗歌语言清莹流丽,音节抑扬合度,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可以说是“三美”俱备,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堪称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对康桥实有着万分的不舍,康桥给予的平静,自由,梦想,都是当时国内所可望而不可即的,景色本身也许并没有特别,然而心之所向,不由自主地将内心的情感赋予到周边的风景之中了。
怎样把《再别康桥》改成一首古诗的形式?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负盛名的一首现代诗歌,也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抒情诗。它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此诗意境优美,音乐性节奏感也非常强,格调轻盈柔和,虚实结合,抒发了诗人的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慨和感伤之叹。
每读此诗总给人以淡淡的忧和淡淡的愁,让人觉得如梦似幻,将其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现就班门弄斧将大师名作改成两首五绝,水平有限,就当作娱乐和自乐吧。
五律•再别康桥(平水韵)
(一)
走时如昔日,招手别云儿。
水畔摇金柳,心头荡碧漪。
软泥藏彩梦,青荇长烟姿。
此刻康河恋,甘为草一支。
(二)
彩虹溶荫水,浮藻碎金泓。
离梦深泉住,开篙浅草行。
星辉舟满载,空寂夏无鸣。
静悄胜箫笛,康桥别袖轻。
附《再别康桥》原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词中国 @微头条
我看了这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
尝试了一下,感觉这活干不了啊。
改为一阕词似乎好一些吧。
为博大家一笑,亵渎大师啦。
见谅。
·
水调歌头 再别康桥
·
我又轻轻走,
正如轻轻来。
轻轻招手,
我作别西天云彩。
河畔夕阳金柳,
艳影波光荡漾,
招摇水底间。
软泥上青荇,
心中是新娘。
·
·
撑长篙,
向青处,
梦寻歌。
斑斓星影,
笙箫沉默夏虫眠。
康桥彩虹今晚,
榆荫清泉水草,
揉碎在一潭。
悄悄挥衣去,
不带一片云。
·
对于词牌只是略有了解,不喜欢受此约束,因而没有深入地学习。
这个是根据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平仄格律写的,但三四句“轻轻招手,我作别西天云彩”一句,为了更符合原诗的韵味,我采用了尹洙《水调歌头•和苏子美》的格律平仄。
我一向觉得所有的词牌都是古人创造的,没有绝对的必须。
这个词的改写,本意就是尽量用原作者所用的字,不随意去添加。
我觉得这样更有意思。
希望与友友们交流。
- 上一篇: 如何反驳“现代诗就是散文每写一句话按一下回车”这样的观点?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