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文《雨缘》
汪国真《雨的随想 》
《听雨》初国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有关雨的著名散文都有哪些
1 听雨
下午在文科楼上自习,突然听到窗户一阵咯吱乱响,好大的风。向窗外看去,黄沙一片,天和地居然是一个颜色,沙子裹着树叶到处乱飞,到也别有一翻情趣。黑云适时地压了下来,4月的教室里竟然有些冷,雨点终于落了下来,砸得玻璃噼里啪啦乱响。下雨了。
我是个非常喜欢雨天的人。每到下雨的时候,自己总会变得莫名的多愁善感,对生活啊理想啊姑娘啊爱情啊什么的瞎感叹一气,并且固执的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雨天的情调。小的时候喜欢淋雨,一下雨自己肯定第一个跑出去,多大的雨都不怕,多响的雷都不怕,多亮的闪电都不怕,可见我小的时候就知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可惜后来长大了,这胆子也就小了,只好把对雨的喜爱由淋雨改成了听雨。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忍不住跑到外面淋一下,可每次都是刚出去就灰溜溜的躲回来,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兴致了,于是不禁开始感叹年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窗外的雨声渐渐地变大了,窗户玻璃上的雨滴也终于变成一道道水线,窗外的风景由清晰开始变形,终于模糊一片。这个时候整个世界再也没有一处安静的地方,滴滴答答的声音充斥着周围,好象一个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轻轻的拨动着自己的心弦,一曲美妙的爵士乐就此奏响,使自己久久不能平静。屋子外面风雨飘摇,屋子里却依然温暖如旧,这巨大的反差让人油然升起一种幸福感,就好象自己是幸运的诺亚,在整个世界即将毁灭的时候赶上了那条救命的小船。我喜欢这种感觉。
也许是爱屋及乌吧,我对关于雨的诗词也变得偏爱起来,其中最中意的有两首,而这两首里面恰好都有船。一首是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准确的说并不是描写雨的,但正是那句“画船听雨眠”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它,江南,画船,美人,雨,多美的意境!下雨的时候朗诵它,心情会变的很好,连嘴角都不经意间满是笑意。
另外一首也是宋词,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有点苍凉,却充满了禅意,每次读它,我都会觉得自己仿佛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走完了一生:少年轻狂,中年落魄,老年彻悟或者屈服,人生在世,大抵如此。
窗外的雨似乎小了,教室里的空气有些沉闷。我打开窗子,外面的世界一下子变得异常干净而清晰,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都打着伞,有放学回家的小孩,有白发苍苍的教授,有两人合撑一把伞的恋人,配着雨声,这些好看的伞,犹如一朵朵盛开在校园里的莲花。而我,站在窗前,欣赏着雨,欣赏着他们,好象威严的上帝。
雨 ( 郁达夫 )
周作人先生名其书斋曰“苦雨”,恰正与东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实,北方的雨,却都可喜,因其难得之故。象今年那么大的水灾,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责备治河的人,不事先预防,只晓得糊涂搪塞,虚糜国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诿,但救目前。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位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