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西湖游记散文
走出狭小的心房,便走进了美丽的天堂。捎带一只思想的行囊,一路采撷天堂里的灿烂。
――题引
这是一个雨后初霁的下午。跨出杭州的大门,我们跟随导游来到西子湖畔,以最阳光的心情,寻找诗情画意,遍赏山色湖光。
夏日的西湖花枝招展,水光潋滟,山岭葱茏,充满诱惑。
水。驻足湖边杨柳岸,看美丽在阶前流淌,听小鸟在枝头欢唱。丝绦曼舞纤腰,锦鳞游戏清波。水莲迎风吐艳,荷盖铺展青霞。掬一捧水盛在手里,轻洒在脸上,让氤氲的水气从张开的毛孔渗入每一寸肌肤,随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让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享受一丝清爽,一份惬意。
有船靠岸了。我赶紧抖抖手,随大流挤入船身,爬上顶层。船头水花朵朵,四周波光粼粼,一阵清风吹来,撩起衣襟裙带,感觉真的好爽耶。
湖。湖不大,幽微灵秀,静逸柔美。
游船载着我们高歌航行。矗立船头,登高望远,长堤卧波,小岛摇绿。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蓝天碧水相印成趣,薄雾如纱梦迷离。透过这层飘渺的霓裳,你是否瞥见她隐约外泻的春光,深湖微澜的美艳?你是否感受到它容纳江流的气度,举重若轻的成熟?无怪乎人们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眼睛,那是因为他们读懂了她的灵动深邃;无怪乎苏轼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因为他品出了西湖的绝妙韵味。
山。山不高,却俊朗神秘,脑子里装满了故事传奇。你看,他手臂一弯,就把西湖拢在了怀里,就守住了心灵的绿荫,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相同的生存理念和追求,使他们携手同行,配合默契。秀四季乌龙蚕丝,与来宾共舞细品;酿一坛天堂美酒,与历史文化干杯,让全世界为之陶醉……
极目远方,我们看到了一溜别致的楼宇,倚靠着起伏的山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意若隐若现。楼宇内外,宋高宗一度开心的笑着。西湖歌舞的缠绵旋律,听得他昏昏然不辨荣辱,美景美女的.多彩多姿,更使他乐不思蜀。民间疾苦,无暇问,国运衰危,无心顾。殊不知,遗弃了人民的昏君,最终也逃脱不了被人们唾弃的宿命,腐烂在历史的角落里。千百年前的笙歌琴韵,也早已化作警笛长鸣,不断催人警醒。
回眸苏堤白堤交汇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到处弥漫着英雄的气息,呈现出一派峥嵘气象。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岳飞,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而今安在?他就安睡在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侧耳听,“精忠报国”的誓言犹在上空回响;抬望眼,仰天长啸的铁血男儿,穿过漫长的时光隧道,正向我们走来。且不说金戈直捣胡虏巢穴,铁蹄踏遍贺兰山缺,是何等的风雷激荡,令敌人闻风丧胆,单是一首气势磅礴、豪迈悲壮的《满江红》,便可朗照南宋的万里荒原,半壁江山!心无色,焉能示如此之鲜红?人无格,何以昭如此之凛然?碧血丹心苍天可鉴。他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召日月的赤胆忠心,筑起了一座神圣的祭坛,站成让后人仰望的高度,向世人诠释生命的要义,让生命在永恒的高贵中不朽。遗憾的是苏白两堤正在修缮当中,岳庙可望不可及。然而,长长的围栏挡住了我们的身体,却挡不住我们的景仰之情,一股浩然正气在心中油然而生。于是我们面朝岳庙站定,向英雄致敬。
历史在青河中沉浮,时间如丝绸般滑过,转眼间西湖被留在了身后,眼前已是佛门净地――灵隐飞来峰。有句话叫“读史以明志,韬光正气锐气;诵经为修身,静养德行操行”。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寄托的是精神。于是我们开始与济公谋面,找佛祖交心;领略佛教文化,聆听古刹钟声;贴近空灵大境界,沾得净水涤灵魂,直到暮云合壁,才匆匆踏上归程,脚步里却注满了留恋。
万水千山总关情。总是收不回的目光啊,看不尽的风景,品不完的画意与诗情。
游西湖散文日志
九月初去了杭州,在那里住了几天,杭州市内的景点整个游览一遍。我的习惯是,每去一个地方,回来就会写一遍游记或散文,记录下此行的见闻和感触。杭州回来已经三个月,这篇惯例性的文章,才开始动笔,不是忘了写,而是怕写不好,自古到今,关于西湖的诗词文章数不清,更是不乏惊世佳作,自己的文章写出来,也会湮没在诗词文海的汪洋。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确实,西湖就是万众瞩目的“女神”,风姿绰约,拥有惊世容貌,吸引无数崇拜喜爱的目光,这无数的目光里,也有我投去的一缕,不奢望“女神”能够关注到我,只要表达出对她的钦慕就够了,想到这里,不再顾忌其他,果断下笔,记录下自己真实感受和经历。
我刚到杭州,安顿好住处,就迫不及待的打车前往西湖。在武林广场,拦下一辆出租车, “师傅,到柳岸闻莺。”我坐在副驾驶位置,嘱咐他,司机师傅怔了一下,笑了笑,开车驶入主道,司机师傅四十多岁,本地人,普通话里夹杂着江浙方言,我大致也能听懂。
车多路堵,有了和司机师傅攀谈的机会,“刚才你说错话了,知道吗?”他说了一句,我一头雾水,想不起哪句话有毛病,他接着说:“刚上车,你说去柳岸闻莺,错了,应该是柳浪闻莺!”我这才明白过来,心里暗笑他过于较真儿,即便说错一个字,他不是也没理解错,也没走错方向吗?
看出我的不屑,司机师傅表情严肃的.说:“杭州十景,都是有来历,有渊源的,错一个字,意思变了,意境也没了。”这下,我的不屑,掩饰不住自己的无知了,司机师傅成了我的一字之师,不留情面的纠正了我的错误,司机师傅对历史渊源的尊重,家乡名胜的热爱,让人钦佩!
自“柳浪闻莺”起步,一直走到“断桥残雪”,沿着曲折迂回的湖岸,领略处暑时节的西湖景致。此刻,暑热湿气消散大半,只要站在阴凉下,就感觉感凉爽舒适,靠近岸边的大片荷花,已经过了盛花期,残留下零星的十几朵,半开半敛,自惭形秽的躲藏在密实的荷叶丛中。
站在西湖边上,眺望远处,壮观挺拔的雷峰塔,起伏连绵的淡蓝色山影,烟波浩渺的水面――对于西湖,我不想说太多,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情,亲临这里,感受会有差异,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位置,看到的西湖也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庐山如此,游西湖也一样。
来到西湖,最惬意的是坐在岸边的茶社里,捡一个临窗座位,坐下来安静的品一杯西湖龙井,我找到了茶社,里面却没有空位。如果体力允许、兴致高昂的话,可以绕湖一圈,把西湖十景看个遍,我体力有限,再说时间已晚,只游览了西湖四分之一。
十年前,跟旅行团来过一次西湖,那时候只是匆匆走过苏堤,没仔细观赏,更没有长时间停留。这次自己算是弥补遗憾吧,时间充裕,兴致也高,今天没尽兴,明天还可以再来,不只是西湖,去任何地方都一样,只作为匆匆过客,走马观花似得留下一瞥,照几张相片,是远远不够的。
西湖在杭州人心里的地位,通过那位出租车司机,能真切感受到,并且,司机师傅作为我的“一字之师”,让我丢掉自以为是和轻率随意毛病,以谦恭的学习态度对待后面的行程。西湖是没有围墙的,数不清的小路大道,都能来到湖边,没了人为隔阂,西湖更开放,更包容。到了西湖,不像是身处异地,像是回到自己远方的家,这个家是牢牢惦念在心底的。从小到大朗诵或默念过的,有关西湖的经典诗词,此刻一起涌出,循着熟悉的词句和韵律,与眼前看到的,一一对应,细细品味。